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蜀地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行者对于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展现了开阔的水面与遥远的山峦,给人以广袤无垠之感。"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则更进一步描绘出蜀道的险峻与自然景观的壮丽。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两句,通过对桥和石头形态的细致描摹,营造了一种超越时空、连通古今的意境。最后,“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则流露出行者心中对于远方家园的深切思念,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蜀道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沉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唐代山水诗传统上的创新和个人风格。
勾吴之墟东海头,戚子为卜村居幽。
海上风物自轩豁,回溪隐洑那知愁,更有此地堪藏脩。
海氛四时袭衣屦,滃雾流云满庭户。
荡漾初看水色动,熹微已觉扶桑曙。
方壶圆峤空沉沉,安期羡门何处寻。
秋风快睹鹏翼奋,月夜独和蛟龙吟。
庄生已辨逍遥游,乾坤仰止宣尼桴。
潮生潮落自旦暮,静观元化同悠悠。
戚子近官山水邑,眷怀旧庐心为恻。
政成他日赋归来,应长珊瑚几许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