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孔子手植桧》
《孔子手植桧》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棱棱老干傍庭台,传自宣尼手自栽。

翡翠枝条雨露蛰龙鳞甲照阶苔。

枯荣自寓随时意古怪中含造化胎

三匝绕栏殊未厌,却疑天遣此身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翡翠(fěi cuì)的意思:指美丽的绿宝石,也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物品。

古怪(gǔ guài)的意思:形容行为、思想或外貌不寻常、奇特的。

化胎(huà tāi)的意思:指通过修炼、修行,将人体内的精气神转化成更高层次的能量。

枯荣(kū róng)的意思:指事物的枯萎和荣耀两种状态,比喻事物的兴衰、荣辱。

鳞甲(lín jiá)的意思:形容事物密集、连续或严密。

棱棱(léng léng)的意思:形容物体的边缘锐利或有棱有角。

龙鳞(lóng lín)的意思:形容众多或密集。

三匝(sān zā)的意思:三次绕行,指多次往返。

时意(shí yì)的意思:指某个时期的风尚和思潮。

随时(suí shí)的意思:任何时间,没有限制

天遣(tiān qiǎn)的意思:指上天派遣或安排的事情,表示命运或天意不可违背。

宣尼(xuān ní)的意思:指宣扬儒家思想,传播道德教化。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蛰龙(zhé lóng)的意思:指有才能、有本领的人潜伏在暗中等待时机。

枝条(zhī tiáo)的意思:枝条是指树木的分枝,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分支或分支机构。

自宣(zì xuān)的意思:自我吹嘘,自夸自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由孔子亲手栽种的老桧树,生动展现了其历经岁月的沧桑之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棱棱老干”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桧树苍劲挺拔的姿态,仿佛在庭院中矗立着一位历经风雨的智者。接着,“传自宣尼手自栽”一句,直接点明了桧树与孔子之间的渊源,赋予了这棵树以历史的重量和人文的光辉。

“翡翠枝条深雨露,蛰龙鳞甲照阶苔”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桧树的枝叶比作翡翠,既表现了其绿意盎然的生机,也暗示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将树皮比作蛰龙的鳞甲,不仅突出了桧树的古老与神秘,也暗含了对孔子智慧与品德的崇敬。

“枯荣自寓随时意,古怪中含造化胎”则进一步揭示了桧树的生命哲学,它既经历了生命的枯萎与重生,又蕴含了自然界的奥秘与法则。这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与孔子的哲学思想相呼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最后,“三匝绕栏殊未厌,却疑天遣此身来”表达了诗人对这株桧树的深深喜爱与敬畏之情。他似乎在说,自己愿意绕着桧树走三圈,甚至怀疑是上天派遣他来到这里,与这棵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的古树相遇。这一句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寄托了对孔子及其精神的无限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子手植桧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生命力的顽强,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历史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先贤智慧的追慕与传承。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暮秋喜友人自京回

秋风黄叶雁临关,客路微霜感别颜。

莫叹故园芳草积,西湖能有几人还。

(0)

南康县

小县深依山水清,时听旧事话遗氓。

万株松古张公种,独秀峰高苏子名。

溪到南安流自浅,岭过大庾地还平。

西风翘首江头路,此去犹馀两月程。

(0)

十一月十四日北风欲雪登楼作

木落云荒短景催,江号楼迥暮空哀。

北风吹客忽已晚,壮岁辞人殊不回。

兀兀祇成天共醉,茫茫始信世无才。

三年魏阙休回首,极目嵯峨是债台。

(0)

除夕有感·其一

渔竿长在楚天涯,龙节虚随汉使槎。

世路风尘迷杞棘,故园烟雨忆桑麻。

两行泪对椒盘酒,一树春生蜡炬花。

人事乡书俱寂寞,不堪江上鼓频挝。

(0)

鸳鸯梅

两两魁春簇锦机,文衾梦觉月分辉。

枝头交颈栖香暖,花底同心结子肥。

金殿锁烟妆粉额,玉堂环水浴红衣。

有情一种随流去,莫被风飘各自飞。

(0)

梅杖

紫玉槎牙蚀藓痕,黄昏扶醉倍精神。

一枝冷曳孤山雪,七尺横拖庾岭春。

江路策云香在手,溪桥挑月影随人。

归来却笑林和靖,还现堂中上座身。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