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案头(àn tóu)的意思:指案子上的事物,也比喻工作、学习的地方。
病瘦(bìng shòu)的意思:指因病而消瘦。
不才(bù cái)的意思:指自己才能不高,能力有限。
但愿(dàn yuàn)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用于表达对某种事情或结果的渴望。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东皇(dōng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东方皇帝,也用来形容地位崇高、权势极大的人。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久已(jiǔ yǐ)的意思:长久以来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
明主(míng zhǔ)的意思:指明智、明理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乞骸(qǐ hái)的意思:乞讨尸骸,寻求帮助或援助。
入画(rù huà)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具备了具备了艺术价值,可以被描绘到画中。
剡溪(shàn xī)的意思:指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瘦骨(shòu gǔ)的意思:形容人体非常瘦弱,没有肉。
无分(wú fēn)的意思:没有区分或分别
西华(xī huá)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容貌、风采等非常出众,美丽动人。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应难(yìng nán)的意思: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云台(yún tái)的意思:云台原指高山上的云雾,后来比喻高耸的台阶。成语“云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宏伟。
自是(zì shì)的意思:自然是如此,毫无疑问
- 注释
- 剡溪:古代浙江的水名,这里指代泛舟游赏之地。
吟香:诗人的墨香或书香,代指创作诗歌的行为。
云台:古代宫殿的高台,此处比喻理想的归宿或仙境。
渠:古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
弃不才:抛弃没有才能的人,诗人自谦之词。
- 翻译
- 在殷勤的雪花中划动小舟于剡溪,诗香缭绕拂去书案上的尘埃。
年迈的身体早已渴望归隐,瘦弱的身躯恐怕难以入画框之中。
只希望东皇帝君怜悯我病弱之态,尽快从西华仙境寻觅一处安身之地。
当年才华本就不属于权贵,英明的君主又怎会舍弃我这无能之才?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逢振所作,体现了诗人在至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得知自己被宣召入朝的喜悦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皇恩的期待和自谦不才的谦虚态度。
首句“雪棹殷勤泛剡溪”,诗人以“雪棹”比喻自己的笔墨,表达了他对书写的热爱与专注,以及在静谧的环境中(如同泛舟于清澈的剡溪)寻求灵感。
接着,“吟香为拂案头埃”,则描绘诗人在书房内吟咏佳句,字里行间散发出淡雅之香,这种香气化作了案上细微的尘埃,象征着文学创作的神圣与高洁。
“老躯久已乞骸去,瘦骨应难入画来”,诗人以自谦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年迈体衰,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即使是画家也难以将其瘦弱之躯描绘下来,这里传递了一种对身心健康的关切。
“但愿东皇怜病瘦,早从西华觅云台”,诗人表达了希望上天能够体恤自己的不幸与疾病,期望能早日康复并得到朝廷的赏识,前往西华(指宫殿或高位)的“云台”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最后,“当年自是渠无分,明主何曾弃不才”,诗人回忆往昔,认为自己从未有过错行,也表达了对君王的信任,相信明智的君主不会轻易放弃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才。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不仅展现了其个人情感与期许,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时代背景下的士人情结——即对朝廷的忠诚与期待,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的深刻联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夜辞
春閤凝温翠云绕,五色流苏垂袅袅。
美人自脱玉花钿,子帐香栖绿衣鸟。
铜凫漏声夜初堕,红晕摇晴燃蜡火。
欲寄相思无鲤鱼,月色梨花愁朵朵。
谩将软带结同心,开帘微步秋千阴。
芳眠未稳鸳鸯枕,早树重重啼翠禽。
秋夜词
林乌夜啼金井西,蟋蟀在户声相齐。
中天无云白露下,渐见梧桐青叶低。
幽闺此时愁独晓,兰灯双照蛾眉小。
歌声恐逐回风高,掩抑冰弦破清悄。
弦中语语心自伤,低头却看明月光。
罗衣一夜惜颜色,庭草明日沾秋霜。
甘心霜下草,秪在阶庭好。
不作白杨花,飞飞洛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