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在山中的书房里独自研磨丹药,溪边的月光又洒满清澈的水潭。
担心有人暗中偷走宝鼎,修道之人姑且保有一份安宁。
- 注释
- 山房:书房。
篆:篆书,古代的一种书法。
自磨丹:自己研磨丹药。
溪月:溪边的月亮。
碧潭:清澈的水潭。
鼎:古代烹煮或祭祀用的大锅,这里可能指神器。
神奸:心怀不轨的人。
暗持去:偷偷拿走。
道人:修道之人。
聊保:姑且保持。
一枝安:一份安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铚创作的,名为《妙庭观用东坡韵(其二)》。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山房书篆自磨丹”,这里的“山房”指的是隐居之所,“书篆”则是古代印章的一种,用于加盖文书或艺术品以示拥有。诗人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沉浸于研磨丹药,这里的“丹”不仅可以理解为道教修炼中的仙丹,也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积累。
接下来的“溪月还来照碧潭”,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溪流映照着皎洁的月光,流水与山石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里的“碧潭”突出了环境之美,也象征诗人心灵深处的清澈和宁静。
第三句“鼎惧神奸暗持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不公或邪恶之事的担忧。“鼎”是古代的一种青铜器具,常用来烹煮食物。这里则比喻那些被权势和不正之风所掩盖的真相。而“神奸暗持去”,则反映出诗人对这些隐秘而又令人不安事态的心理状态。
最后一句“道人聊保一枝安”,则表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心境。这里的“道人”指的是修炼道家的人士,“聊保一枝安”则表达了一种对现世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态度的追求。即使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诗人也希望能够保持内心的一份清净与平和。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同时又不失诗意。它既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诗般的美丽画面,又流露着诗人对世间真相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再次韵酬叶进卿
病翁耐病杯杓里,鼠矢压书毫不泚。
眼中凛凛黄初年,读诗意欲凌紫烟。
君才王佐绶犹墨,公外从容作诗客。
心期与俗马牛风,化顽惠弱清而容。
不学玄明刚制酒,不学陶公辞五斗。
斯民信君如诅盟,饮羊攫金皆用情。
圣皇旰食求贤意,姓字今应御屏记。
太微清都上云雨,盐梅调鼎极可否。
一艇付我眠溪云,咏歌太平横紫君。
十行看君拜天语,去酌天浆列仙府。
开元寺凌虚阁对雪寄解唐卿
璚滴琳华一夜凝,凌虚雕槛晓来凭。
眼观银色三千界,身到瑶台十二层。
玉洒砌尘供庾斛,粉融檐水妒房陵。
化人宫好分明在,恨不同君把袂登。
出郊观稼
数月两出郊,劝农复观稼。
始言麦垄春,今已稻畦夏。
女红綵纴馀,丁黄耘耔暇。
暄凉虽不齐,晴雨倏忽乍。
百丰未为多,一歉诚所怕。
蠲逋广上恩,平粜裁米价。
毫发可及民,岂不念夙夜。
昔有王长官,筑堰它山下。
惠利久益博,神灵此其舍。
泓深或龙蛰,坚屹无蚁罅。
定为三七分,酾为数十汊。
石梁贯云涛,谁敢著足跨。
流沙从何来,疑有物驱驾。
人力几淘浚,壅淤仍障坝。
旦功终此惠,去沙而变化。
视古谁比方,郑白其流亚。
暮花天/花发沁园春
天意微悭,春工多裕,长须末后殷勤。
骨瘦挽先,肌韵恰好,花头径尺徐陈。
红黄粉紫,更牛家、姚魏为真。
留几种,蒂殢中州,异时齐顿浑身。
承平当日开多少,笙歌何限,是甚人人。
气入江南,心知芍药,仿佛前事犹存。
名品应须,认旧家,雨露方新。
成一处,蓓蕾根株,剩看诸谱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