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尚有沙涂护,既至东塘沙总无。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自然环境变迁的观察与思考。首句“西塘尚有沙涂护”,以“西塘”作为背景,描绘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沙涂作为保护层,象征着自然界的稳定与和谐。然而,随着视角转向“东塘”,诗人笔锋一转,“既至东塘沙总无”,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改变,沙涂消失,可能是因为水流侵蚀、气候变化等原因,引发了一种失落与不安的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石不能为柴欲朽,防秋要计可徐图”,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石头本是坚硬不朽之物,但在特定环境下却“欲朽”,这不仅是对物理世界的描述,也暗喻了自然界中看似稳固的事物也可能面临衰败。而“防秋要计可徐图”则表达了面对变化与挑战时,人们应有长远规划和策略的态度。这里“防秋”可能是指秋季的防御准备,引申为对未来的预见和准备,强调了在自然与社会变化面前,人类智慧与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对环境变迁的敏感观察,以及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春晚郊居
柳外楼高绿半遮,伤心春色在天涯。
低迷帘幕家家雨,淡荡园林处处花。
檐影已飞新社燕,水痕初没去年沙。
地偏长者无车辙,扫地从教草径斜。
满江红.吴江阻风
怪底春风,要将我、船儿翻覆。
行囊里、是群贤相赠,数篇珠玉。
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
幸年来、阮籍惯穷途,无心哭。归去也,瓶无粟。
吟啸处,居无竹。看造物、怎生安顿,老夫盘谷。
第四桥边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鸥宿。
问客怀、那有许多愁,三千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