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疑柘茧雪争鲜,又恐杨花糁作毡。
《银鱼乾》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银 鱼 乾 宋 /杨 万 里 初 疑 柘 茧 雪 争 鲜 ,又 恐 杨 花 糁 作 毡 。却 是 翦 银 成 此 叶 ,如 何 入 口 软 於 绵 ?
- 注释
- 柘茧:柘树上的一种虫茧,颜色白,形状似雪。
雪:比喻柘茧的白色。
争鲜:争奇斗艳,显得特别鲜明。
杨花:柳絮,春天时杨树的种子。
糁作毡:像细小的颗粒堆积成毡子一样。
却是:原来是。
剪银:形容像剪裁银片一样精细。
此叶:指代前面的柘茧或杨花。
如何:怎么会。
入口:进入口中。
软于绵:比棉还柔软。
- 翻译
- 起初以为柘树上的茧如白雪般鲜艳夺目
又担心杨花纷飞如同羊毛般铺满地面
-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食物的美味和口感,尤其是对银鱼乾这一道菜肴的赞美。开头两句“初疑柘茧雪争鲜,又恐杨花糁作毡”通过比喻手法,将银鱼与自然界中的雪和柳絮相比较,形象地表达了银鱼洁白如雪、轻柔如柳絹的特质。诗人先是怀疑银鱼是否能与雪争艳丽,然后又担心它是否会像柳絹一样轻盈,这种怀疑和恐惧其实是在强调银鱼的美好。
第三句“却是剪银成此叶”则直接点出银鱼的制法,是通过切割银色的鱼肉形成的片状物,形似树叶。这不仅展示了制作工艺的精细,也增添了一份自然之感,因为“叶”常与植物相连。
最后一句“如何入口软于绵”则是对银鱼乾口感的高度赞扬。诗人质疑这样精致的食物,入口时怎么会比绵羊毛还要柔软。这句话既表达了对银鱼乾口感的惊讶,也强化了其美味的形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待手法,将银鱼乾的外观、质地与自然景物相联系,生动地展现了食物的鲜美和制作工艺的精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中小事的细腻感受和深切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城西废园
水门夹西雨连越,邺瓦耕残莎草茁。
谁知当日夫容园,湿路迷城暗车辙。
夫容青根联戚里,美人对博蓬山里。
潮痕欲上红露晞,知是日高梳洗起。
园南禁绝人行道,中有民间旧宿草。
废园起垡鸣窃脂,寒食始应通祭扫。
蓦山溪.月夜
霜清木落,深院帘栊静。
池面卷烟波,莹香水、一奁明镜。
修筠拂槛,疏翠挽婵娟,山雾敛,水云收,野阔江天迥。
红消醉玉,酒面风前醒。
罗幕护轻寒,锦屏空、金炉烬冷。
星横参昴,梅径月黄昏,清梦觉,浅眉颦,窗外横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