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漫天岭智藏师兰若僧云住此二十八年》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漫 天 岭 智 藏 师 兰 若 僧 云 住 此 二 十 八 年 唐 /元 稹 僧 临 大 道 阅 浮 生 ,来 往 憧 憧 利 与 名 。二 十 八 年 何 限 客 ,不 曾 闲 见 一 人 行 。
- 注释
- 僧:和尚,指修行的出家人。
大道:比喻人生的道路。
浮生:虚浮不定的人生,比喻人间繁华如梦。
憧憧:形容人影晃动,忙碌的样子。
利与名:利益与名声,指世俗追求的目标。
二十八年:泛指很长时间,不一定确指二十八年。
何限:多少,无尽的。
客:过客,这里指路过的人们。
不曾:从来没有。
闲见:悠闲地看到,这里指看到有人淡泊名利,从容行走。
- 翻译
- 僧人站在人生的大道上观察,熙熙攘攘的人们为利益和名声奔波。
二十八年来往了多少过客,却未曾见到一个人真正地悠然行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名为“漫天岭”的地方,建有兰若(即寺庙),并由智藏师主持,僧云住此二十八年。诗中通过僧人的视角,观察到世间的浮生如过客,人们来来往往,追逐名利,从不曾有闲暇之时与人细谈。
“大道”象征着通向寺庙的宽阔道路,“阅浮生”则表达了僧人超然物外,对世间红尘万丈的观察与感慨。"来往憧憧"形容行人们匆忙而过,"利与名"指的是追求财富和声誉。
“二十八年何限客”一句,既是对僧云长时间静居此地的点睛之笔,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间喧嚣与寺庙宁静生活的比较。"不曾闲见一人行"则强调了这位僧人的孤独和清净,以及外界与其隔绝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生活的忙碌与寺院生活的静谧,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宁静的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书堂前植竹今日移梅於其间
三径向来孤竹弟,一枝今日伴梅兄。
岁寒图上曾相识,一笑相看自有情。
题三石屏
烟雾冥濛雨意垂,远山隐隐抹修眉。
急摧行李投前店,似我当年在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