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池上二首·其二》
《池上二首·其二》全文
明 / 袁凯   形式: 古风

振衣书斋客,逍遥池上步。

林隈薄雾起,石隙幽泉度。

鸥迷夕树返,鱼触秋荷去。

清声水上来,欲去更延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薄雾(bó wù)的意思:指雾气稀薄,形容景物模糊、不清晰。

林隈(lín wēi)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曲折幽深之处。

上来(shà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从下往上或由远处移动到近处。

书斋(shū zhāi)的意思:指读书、写字的地方。

水上(shuǐ shàng)的意思:比喻在困境中艰难地维持生计。

逍遥(xiāo yáo)的意思: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羁绊。

延伫(yán zhù)的意思:拖延;耽搁

幽泉(yōu quán)的意思:指深藏在幽静山谷中的泉水,比喻隐藏在深处的才华或美德。

斋客(zhāi kè)的意思:指拒绝宴请,清心寡欲的客人。

振衣(zhèn yī)的意思:指人的衣服被风吹动,形容人的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在书斋与池塘边的闲适生活画面。"振衣书斋客"写出了主人的身份,他身着整洁,身处书斋之中;"逍遥池上步"则展现了他悠然自得地漫步于池塘边的情景。

"林隈薄雾起,石隙幽泉度"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环境的宁静与幽深,薄雾从林间升起,泉水从石缝中潺潺流过,营造出一种空灵而静谧的氛围。

"鸥迷夕树返,鱼触秋荷去"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画面,傍晚时分,海鸥迷失在夕阳映照的树丛中,鱼儿则触动秋荷游走,动静结合,富有生机。

最后两句"清声水上来,欲去更延伫",以听觉为主,清脆的声音仿佛从水面传来,诗人被这美景吸引,欲离去却又驻足停留,表达了对这份宁静与美的深深留恋。

总的来说,袁凯的这首《池上二首(其二)》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文人隐逸生活的画卷,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作者介绍
袁凯

袁凯
朝代:明   字:景文   号:海叟   籍贯: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   生辰:1370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猜你喜欢

重九书怀

几年重几曾为客,今日黄花特地愁。

北阙欢娱云杳蔼,南州消息雁沉浮。

惊人节物应无奈,浪迹生平可但休。

倚剑长吟楼阁暮,淡烟寒月不胜秋。

(0)

云庵和尚赞三首·其一

于自住境,见与见缘。如梦能所,如蜜中边。

帷具正眼,入此三昧。如妙莲华,出缘生海。

祖师活意,如来密机。成就众生,如鹍鹏飞。

使其自化,不由他悟。秀出丛林,光于佛祖。

趋灭陕右,诞生江南。暗中五色,天下云庵。

(0)

大达国师无业公画像赞

以如是观,觉知见闻。性等太虚,卓然而存。

示其身世,如空忽云。应缘上洛,寄名李氏。

在龆龀中,俨大乘器。坐必跏趺,行必直视。

十二落发,二十受具。能于诸佛,放身命处。

解衣盘礴,从容笑语。江西指佛,即心最的。

初亦不然,回首乃识。如眼照物,了證无惑。

燕坐并汾,声动天壤。有所问诘,戒莫妄想。

两朝致敬,累召不往。终不得已,别道以行。

盖视死生,洞若户庭。出入去来,物莫能撄。

众生拘囚,如蝇唾污。公如香象,卓立回顾。

摆坏缰锁,自在而去。公之所养,一至于兹。

人英僧杰,龙章凤姿。谥曰大达,宪穆之师。

(0)

送先上人亲潜庵

潜庵九十一,自是百岁人。

造物偶遗漏,顿置漳水滨。

先禅江西来,邈得渠侬真。

展挂雪色壁,毛发皆精神。

三玄合水乳,五位透金尘。

譬如百衲帔,岁晚思惠新。

臊僧不肯信,眼肉悬千斤。

飞兔略燕楚,敏若臂屈伸。

衲子参活意,击电飞机轮。

宁如臊僧徒,蠢蠢粘唾津。

(0)

抚州北景德寺不见古画第五尊罗汉

十八声闻解倒根,少丛林汉乱山门。

知他何处攞斋去,不见堂中第五尊。

(0)

用高僧诗云沙泉带草堂纸帐卷空床静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肠园林坐清影梅杏嚼红香谁住原西寺钟声送夕阳作八首·其五

舍后树林深秀,日中阴影繁浓。

宴坐时来有籁,炎威欲入无从。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