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陈词(chén cí)的意思:指陈述旧事、老话、陈腐的言辞。
菲薄(fěi bó)的意思:形容物质贫乏,生活困苦。
来思(lái sī)的意思:指突然想到,忽然想起。
乐用(lè yòng)的意思:乐于使用,愿意利用
钦奉(qīn fèng)的意思:尊敬地奉承或恭敬地顺从。
同轨(tóng guǐ)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目标、方向或行动相同,步调一致。
夷狄(yí dí)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以外的民族,也泛指外族或野蛮人。
应期(yìng qī)的意思:按时、准时。
中外(zhōng wài)的意思:指国内外,中外相对。
纂历(zuǎn lì)的意思:指篡改历史,编纂虚假的历史记录。
- 翻译
- 考虑到自己才德浅薄,却顺应天命继承了皇位。
国内外都遵循着同样的法则,边远民族也心生归顺之意。
- 注释
- 顾惟:考虑,自思。
菲薄:谦称自己才德浅薄。
纂历:继承帝位。
应期:顺应天命的时期。
中外:国内与国外,泛指全国。
同轨:遵循同样的规则或制度。
夷狄:古代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统称。
来思:有归顺、向往之意。
乐用:乐意使用,此处指重视。
崇德:尊崇美德。
礼以:用礼仪的方式。
陈词:表达言辞或心意。
夕惕若厉:晚上也保持警惕,像面临危险一样警醒,形容勤勉不懈。
钦奉:恭敬地接受或遵从。
弘基:宏大的基业。
-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一种祭祀活动的庄重氛围,表达了对先祖崇高德行的敬仰之情以及维系传统礼制的重要性。首句“顾惟菲薄”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条件或能力的自谦,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待大事时的慎重态度;"纂历应期"则是说按照既定的礼仪进行祭祀活动,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安排。
"中外同轨"表明内外臣民共守一套规范和秩序,"夷狄来思"则意味着边疆民族也怀念并向往这一文化体系。这两句强调了礼制的普遍性和其对社会各阶层、不同族群所起到的凝聚作用。
"乐用崇德"说明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是音乐,这里的“乐”不仅是指音乐,更象征着一种和谐与尊贵;"礼以陈词"则表明在这样的场合,语言的使用也要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既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对先祖的尊敬。
"夕惕若厉"表现了诗人在祭祀活动结束后,心中仍然保留着深深的敬畏之情和不舍之意;"钦奉弘基"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先祖功业的崇拜,以及对其奠定基础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礼制的重视和传统文化的自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庐山佛手岩雪霁望南山
十日顽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
伊予的有寻山分,日照北窗云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