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方 广 寺 石 桥 宋 /赵 湘 白 石 峰 犹 在 ,桥 横 一 径 微 。多 年 无 客 过 ,落 日 有 云 归 。水 净 苔 生 发 ,山 寒 树 著 枝 。如 何 方 广 寺 ,千 古 去 人 稀 。
- 注释
- 白石峰:指一座名叫白石峰的山峰。
犹在:仍然存在。
桥:小桥。
一径:一条小路。
微:轻微,微小。
多年:很长一段时间。
无客过:没有访客经过。
落日:傍晚的太阳。
有云归:云彩飘回。
水净:水面清澈。
苔生发:青苔生长繁茂。
山寒:山间气候寒冷。
树著枝:树木保持着枝叶。
如何:为何,怎么会。
方广寺:一处寺庙名。
千古:千百年。
去人稀:来访者稀少。
- 翻译
- 白石峰依然屹立,小路横跨其上微微弯曲。
许多年没有访客造访,只有夕阳伴着云彩归来。
水面清澈,青苔滋生繁茂,山间寒冷,树木挂着枝头。
为什么方广寺千年过去,来访的人如此稀少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迹的稀少。诗中的“白石峰犹在”与“桥横一径微”,形象地展示了方广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其中“白石峰”可能是指一块突兀的岩石,而“桥横一径微”则描绘了一座小巧精致的桥梁,连接着山间的小径。
诗人通过“多年无客过”,表达了这里的冷清与静谧。随后的“落日有云归”,则是对晚霞和浮动云彩的一种美好描绘,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
接下来的两句,“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更深入地刻画了自然的细节。其中“水净苔生发”表现出清澈溪流中苔藓繁盛的情景,而“山寒树著枝”则捕捉到了冬日山林中的萧瑟气氛。
最后,“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诗人以一种哲理的口吻提出了问题,同时也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的“如何”并非真有疑问,而是一种感叹之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某些地方变得冷清与被遗忘的感慨,方广寺作为一个古老的地方,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消逝,留下的是空旷和寂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哀东七三首·其三
三岁居日本,此行诚不利。
海东得是儿,自诧带奇气。
归来太仓卒,断乳哺用饵。
十旬卒致殒,分我感时泪。
辽沈方鏖兵,暴骨满关外。
谁非父母体,驱向万里弃。
汝殇何足恨,浩劫行且至。
中原适无人,去去非我世。
明年化猿鹤,聊欲从此逝。
九日与胡康安同登北极阁
雨霁秋高最萧洒,北城登临俯原野。
海外归来多感伤,脉脉江山待来者。
胡子可人能醉我,共看落日天边泻。
吾侪未知所归处,复际中原动兵马。
丈夫忘世乃大雅,谋国区区策殊下。
道旁茅屋犹有人,岁晚鸡豚足相社。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十三喻西蜀
陇云寒,陇水乾,天使晨入荆门关。
右扼僰,左控秦,巴蜀限峨岷。伪夏昆,强项不来宾。
元戎阐皇威,民何罪,肝脑糜。一札西去如星驰。
彼元之微,弃身独夫。剪与我绝,忍及尔孤。
告冉厖,束斯榆。檄邛笮,上版图。剟包蒲,受正朔。
玉垒峨嵋我城郭,沱潜三巴我堑壑。
誓蚕丛,铭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