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徵庸(zhēng yōng)的意思:指徵召和庸俗,用来形容国家招募人才或者选拔官员时,不拘泥于出身和社会地位,只看重能力和才干。
从容(cóng róng)的意思:指态度镇定从容,不慌不忙,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鳏夫(guān fū)的意思:指丧偶的男子。
后从(hòu cóng)的意思:指后来的人或后来的事物从前人或前事物中得到启示、借鉴或效仿。
谟典(mó diǎn)的意思:指智慧和才能的积累,以及学识的广博和深厚。
太史(tài shǐ)的意思:太史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在成语中,太史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揖逊(yī xùn)的意思:揖逊是指向对方表示敬意或服从,自己退让的一种姿态。
一举(yī jǔ)的意思:一次行动或举动
应难(yìng nán)的意思: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太史公(tài shǐ gōng)的意思:指史官,也用来形容精通历史、博学多才的人。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群臣谦恭让位,一位孤寡之士被征召入仕的画面。诗人通过这幅场景,表达了对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赞美与向往。"群后从容揖逊同",群臣在选拔过程中表现得既庄重又谦和,展现了良好的政治风气。"鳏夫一举已徵庸",一位孤独无依的人因其才能被选中,承担起国家重任,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当时谟典应难考",诗人感叹于古代选拔人才的详细记录可能难以考证,流露出对古代文献记载的重视。"直欲西寻太史公",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研究历史,探寻古代选拔人才的详细过程的愿望。整首诗以画为引,借景抒情,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政治清明、人才选拔公正的向往与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