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和香》
《四和香》全文
清 / 林朝崧   形式: 词

倚仗看山山正睡,鸟唤苍烟里。

又近黄昏日将坠,溪水急,风吹袂。

我自荒寒物外赚得诗人至。

漫笑刘郎门深闭,聊种菜,消英气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烟(cāng yān)的意思:形容农村或山林中炊烟或火焰的景象。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荒寒(huāng hán)的意思:荒凉寒冷的样子。

郎门(láng mén)的意思:指男子之家庭,也泛指男人。

刘郎(liú láng)的意思:指年轻貌美的男子。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

我自(wǒ zì)的意思:指自己主动做某事,不依赖他人或外界条件。

物外(wù wài)的意思:超越尘世的境界,指人们追求超脱物质欲望的心境。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倚仗(yǐ zhàng)的意思:依靠、依赖。

英气(yīng qì)的意思:形容人的气质高雅、潇洒,有一种出众的风度和气度。

种菜(zhòng cài)的意思:指种植蔬菜,也可引申为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

赚得(zuàn de)的意思:赚得意味着努力工作或经商而获得了丰厚的报酬或利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山野景象。"倚仗看山山正睡",诗人以杖为依托,静观山峦仿佛沉睡,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山的静谧与安详。"鸟唤苍烟里",鸟儿的鸣叫声穿透了淡淡的雾霭,增添了生机,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

"又近黄昏日将坠",黄昏时刻的到来,夕阳西下,使得景色更加凄美。"溪水急,风吹袂",流水声和微风轻轻吹动衣袖,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闲适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超脱尘世、寻求宁静的心境。

"我自荒寒逃物外",诗人自称在荒寒中寻找解脱,远离世俗纷扰。"赚得诗人至",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诗人意外地吸引来了诗兴,流露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三句"漫笑刘郎门深闭,聊种菜,消英气",诗人以刘郎(指东汉末年的名士刘晨)自比,笑对深居简出的生活,种菜以打发时光,消磨才华,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野风光,寓含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林朝崧

林朝崧
朝代:清   字:俊堂   号:痴仙   籍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   生辰:1875-1915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猜你喜欢

午睡起得富沙信

閒处工夫要破除,茅堂一枕黑甜馀。

漆园栩栩看成蝶,边笥便便旧贮书。

扫尽机心还罔象,了无行迹便华胥。

故人千里能知我,远寄月团供燕居。

(0)

己巳九日陪陆使君宴共乐台和庄倅韵

一年秋色垂垂老,九日寒花处处同。

落帽何人羞短发,危台向晚易高风。

黄云万顷峰峦下,白雪几声宵汉中。

陌上行人尽回首,使君开宴在层空。

(0)

竞渡棹歌·其五

马如龙,马如龙,飞过苏堤健斗风。

枊下系船青作缆,湖边荐酒碧为筒。

(0)

喜雨用前韵·其二

云霓天外起层层,毕月相随彻夜横。

费得天公能几力,数州愁苦变歌声。

(0)

花心动.落梅

谁倚青楼,把谪仙长笛,数声吹裂。

一片乍零,千点还飞,正是雨晴时节。

水晶帘外东风起,卷不尽、满庭香雪,画阑小,斜铺乱飐,翠苔成缬。

袅袅馀香未歇。空怅望音尘,两眉愁切。

翠袖泪乾,粉额妆寒,此恨有谁同说。

江南春信无痕迹,馀情在、冷烟残月。

梦魂远,兰灯伴人易灭。

(0)

贺新郎·其二

急雨收庚暑。倚三峰、祥光万丈,晓窥临汝。

金石台边人语闹,惊怪麟书夜吐。

又却是、重生申甫。

笔底婆澜翻瀚海,更风流,不减王文度。

冰共雪,是标矩。双凫有底人间住。

为萍江,一齐洗尽,吏奸民蠹。

见说王堂新有诏,趣近尧天尺五。

看紫闼黄扉平步。

我有新翻长寿曲,愿淮波、衮衮长东注。

波未竭,寿无数。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