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二(bǎi èr)的意思:形容非常聪明、机智。
不究(bù jiù)的意思:不去追究、不追求、不计较
道德(dào dé)的意思:
[释义]
(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
并列式:道+德
[例句]
讲道德。(作宾语)二名(èr míng)的意思:指两个名字、称号或地位相同的人。
复用(fù yòng)的意思:指重复利用已有的资源或办法,以达到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禁密(jìn mì)的意思:禁止泄露秘密,保守机密。
离乱(lí luàn)的意思:指事物分离,混乱无序的状态。
千一(qiān yī)的意思: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设险(shè xiǎn)的意思:设立陷阱或障碍物来阻止或陷害他人。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无外(wú wài)的意思:没有其他;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遐方(xiá fāng)的意思:指遥远的地方或远方的方向。
-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过潼关》,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治世理念的思考。首句"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揭示了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与和平时期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国家在战乱后寻求安定的必要性。接下来的"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强调了自然地理的险峻并不能替代道德秩序的重要性,表明作者主张以德治国而非单纯依赖军事防御。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批评了过分追求表面的军事实力,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治理原则,认为真正的强大在于内在的道义和智慧。最后两句"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表达了对远方安宁已久,不再需要警戒的声音的期盼,希望社会能够长期稳定,无需再用警钟声来提醒人们警惕。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治世理想的追求,以及对道德教化的重视,展现了邵雍深厚的历史观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