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迁学》
《迁学》全文
宋 / 王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阙里荆榛扫除文明犹是规模

要令多士充庭赋,能识邦君此意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ānxué
sòng / wángyáng

quējīngzhēnsǎochúwénmíngyóushìjiùguī

yàolìngduōshìchōngtíngnéngshíbāngjū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邦君(bāng jūn)的意思:指一个国家的君主或统治者。

充庭(chōng tíng)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充斥整个庭院,形容数量众多。

多士(duō shì)的意思:指多才多艺的人,多方面有才能的人。

规模(guī mó)的意思:规模指事物的大小、程度或范围。

荆榛(jīng zhēn)的意思:指荒芜荆棘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困难险阻的环境或情况。

阙里(quē lǐ)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安宁宜人的地方。

扫除(sǎo chú)的意思:清除、清理、清扫

文明(wén míng)的意思:指社会文化程度高,人们言行举止有礼貌、有教养。

犹是(yóu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虽然已经发生或发展到一定程度,但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翻译
曲阜的荒草杂木已被清除干净
这里的文化传统仍然保持着古老的格局
注释
阙里:指曲阜,孔子的故乡。
荆榛:形容杂草丛生。
一扫除:彻底清理。
文明:指儒家文化或古代文明。
犹是:仍然是。
旧规模:原有的规模和风貌。
多士:众多有才学的人。
充庭赋:充满庭院的才华或学者。
能识:能够理解。
邦君:国君或领导者。
此意:这样的意图或理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景象,即在阙里(宫殿的门楼或城墙缺口)清扫荆棘杂木,文明的气息依旧如同往昔。诗人表达了希望有许多士子聚集庭前吟咏诗赋,以此来识别国家君主的深远用意。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恢复学术和文化传承的渴望,以及对于统治者智慧和政策的赞赏。这里的“阙里”象征着权力与文明的中心,而“荆榛一扫除”则暗示了清理过去,开启新纪元的愿景。“文明犹是旧规模”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持之意。诗人通过“要令多士充庭赋”,表露了对学术和文学繁荣的期望,以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认知君主的深谋远虑。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透露出作者对于文化复兴和国家治理的美好憧憬。

作者介绍

王洋
朝代: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猜你喜欢

临漳杂诗十首·其七

是处方言别,漳南觉更强。

儿童皆唤囝,男女总称郎。

不雨犹穿屐,因暄尽佩香。

人人牙齿紫,尽为嚼槟榔。

(0)

次韵刘先生古诗十首·其九

朝夕操铅刀,而以亲龙渊。

锐钝固辽绝,物类幸相连。

斯文如一线,萧条今可怜。

孰其任兹事,回澜涨百川。

念之心皇皇,中宵不能眠。

(0)

游开元寺

咽咽山蜩噪古槐,阴阴香积锁空斋。

翻经台上无人到,不见天花下宝阶。

(0)

与唐德昭论旧·其一

新闻湖上春水生,可惯兰州载酒行。

偶遇乡人论旧事,小窗晴日坐闻莺。

(0)

赠刘秀才归理乡校

江浦风高木落稀,江天云阔雁飞迟。

正怜张翰思归日,况值文翁领校时。

左蠡庙前山隐隐,宜春台口柳依依。

经行得意多题咏,莫惜鸾笺寄凤池。

(0)

壶中天十首·其六

身将隐矣,谢故人无恙,灌园差乐。

世事原非吾辈了,且向南州栖托。

半亩斜阳,一锄野水,刖自成丘壑。

柴门土锉,箸书应是僮约。

谩教车骑重来,请从此逝,高举随黄鹄。

老圃空依徐稚宅,谁荐秋风葵藿。

万柳堤荒,百花洲冷,烟月长萧索。

旧盟鸥鹭,偶然飞下寥廓。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