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伯子(bǎi zǐ)的意思:指年长的兄弟或姐妹。
殿撰(diàn zhuàn)的意思:指宫廷中负责撰写奏章、文书的官员。
封爵(fēng jué)的意思:封爵是指古代帝王将功劳突出的臣子封为爵位,表彰其贡献和忠诚。
公侯(gōng hóu)的意思:公侯指的是古代的贵族爵位,也用来形容地位高贵、显赫的人。
侯伯(hòu bó)的意思:指官职高、地位尊贵的人。
金木(jīn mù)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水火(shuǐ huǒ)的意思:形容关系非常紧张或矛盾激烈,无法相容的状态。
四等(sì děng)的意思:指地位、身份低下,不受人尊重的人。
四川(sì chu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或发展非常迅速,形容情况瞬息万变。
五行(wǔ xíng)的意思: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也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
撰备(zhuàn bèi)的意思:准备好文稿或文件,以备使用。
子男(zǐ nán)的意思:指儿子和男人,也用来形容男性子女。
- 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数字的结合,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五行和爵位等级的深刻理解与应用。首先,“五科殿撰备五行”一句中,“五科”指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五个等级,而“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元素。这里巧妙地将科举制度与自然哲学相融合,体现了古人对于知识与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和谐追求。
接下来,“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分别代表了五行中的元素,它们不仅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象征着不同的品质和特性。例如,金通常与刚毅、财富相关联,木则与生长、活力相联系,水代表流动与智慧,火象征热情与创造力,土则寓意稳定与根基。通过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科举考试的五个等级与五行元素相对应,既展示了科举制度的层级性,又蕴含了对不同特质和能力的重视。
随后,“四川封爵凡四等”一句中,“四川”是中国的一个省份,这里可能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四川地区封赐爵位的情况。“封爵”指的是授予贵族或官员爵位,而“四等”则表明了爵位等级的划分。在中国古代社会,爵位的等级反映了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大小,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句,诗人将地理区域与社会等级制度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最后,“公侯伯子男”这四个词语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爵位的四个等级:“公”是最高的爵位,相当于现代的国王或总统;“侯”次之,类似于现代的元帅或大将军;“伯”再低一级,相当于现代的将军或高级将领;“子”和“男”则是较低级别的爵位,类似于现代的高级官员或地方长官。这四个词语的排列不仅展现了爵位等级的递进关系,也暗示了权力与地位的层次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巧妙的对仗和数字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科举制度、五行哲学以及爵位等级制度的理解与尊重,还蕴含了对于知识、自然、社会结构之间和谐统一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故家有乔木
故家有乔木,众鸟巢其枝。
纷然各卵育,自啄还自飞。
谁欤恣残忍,缘木登其危。
毁室取尔子,杀戮轻如嬉。
漂摇风雨中,巢破不复支。
破者尚可完,死者终无归。
自谓翔后集,今乃失所依。
胡不舍之去,远择高林栖。
主人不我爱,舍此复何之。
哀哀鸣向天,路远天不知。
吾闻重太息,事莫大于斯。
弱肉强之食,扰扰今何时。
人生且未保,尔死谁复悲。
寄言民父母,赤子方流离。
赠三侍御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
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
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
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
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
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
逸翮望绝霄,见欲凌云端。
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
固知非天池,鸣跃同所欢。
谁念独枯槁,四十长江干。
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
折翮悲高风,苦饥候朝餐。
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
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