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残戴记儿将倦,山栗旋煨仍擘橙。
《夜诵》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夜 诵 宋 /陈 起 父 子 跏 趺 绝 似 僧 ,青 灯 一 盏 夜 三 更 。读 残 戴 记 儿 将 倦 ,山 栗 旋 煨 仍 擘 橙 。
- 翻译
- 父子盘腿坐着像僧侣一样,一盏青灯照到深夜三更。
孩子读完《戴记》感到疲倦,我们立刻烧山栗并分剥橙子给他吃。
- 注释
- 父子:指父亲和儿子。
跏趺:佛教中盘腿打坐的样子。
僧:出家人,这里比喻清静无为的样子。
青灯:油灯,颜色青绿,形容灯光微弱。
夜三更:深夜三点钟左右。
戴记:古代典籍,具体指《礼记》中的篇章。
倦:疲劳,疲倦。
山栗:野生的栗子,一种坚果。
旋煨:立即烤熟。
擘橙:掰开橙子,指分食。
-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陈起的《夜诵》描绘了一幅温馨而静谧的夜晚读书场景。首句“父子跏趺绝似僧”,通过父子俩盘腿而坐的姿势,暗示出他们如同僧侣般专注的神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家庭学习的庄重氛围。接着,“青灯一盏夜三更”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只有昏黄的灯光照亮书页,时间已至深夜。
“读残戴记儿将倦”,父亲正在引导孩子研读古籍《戴记》,孩子略感疲倦,但仍在坚持。这种教育的传承和对知识的追求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的严谨和重视。最后,“山栗旋煨仍擘橙”,炉火上煮着山栗,剥开新鲜的橙子,这是诗人对孩子稍事休息的体贴安排,也寓含了生活的温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子夜读的场景,既有严肃的求知氛围,又有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展现了古代文人家庭的教子之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