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蟾蜍(chán chú)的意思:比喻心胸狭窄、小气的人。
常时(cháng shí)的意思:常常、经常的时间
点点(diǎn diǎn)的意思:指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典坟(diǎn fén)的意思:指人们对已故的先人墓地进行修葺或整理,以示尊重和纪念。
鹅溪(é x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或才能出众。
勾点(gōu diǎn)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
空中(kōng zhōng)的意思:形容虚构的事物,没有实际基础。
来今(lái jīn)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或程度。
毛颖(máo yǐng)的意思:指人的头发或者鸟类的羽毛茂盛、美丽。
千丈(qiān z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高或非常深。
试问(shì wèn)的意思:用于引出问题或者表示询问的措辞
时风(shí fēng)的意思:指时代的潮流和风尚。
霞舒(xiá shū)的意思:形容天空明朗、云彩散去,景色宜人。
榆塞(yú sāi)的意思:形容心理困扰,无法释怀。
月天(yuè tiān)的意思:指月亮高悬天空,形容月亮明亮、高挂天际的景象。
- 鉴赏
此诗《雁字(其三)》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描绘雁群在天空中形成的字形,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历史与文学的深刻思考。
首句“常时风卷复霞舒”,以动态的景象开篇,描绘了风卷云舒、霞光四溢的壮丽画面,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接着,“万翥勾勾点点疏”一句,将视线聚焦于雁群,以“勾勾点点”形象地描绘了雁阵在天空中留下的痕迹,既展现了雁群飞行的形态美,也暗示了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自在状态。
“云里岂烦苍颉氏,空中谁读典坟书”两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文字创造者——仓颉,以及古代文献的象征——典坟书,表达了对文字与历史的思考。诗句意在说明,在浩瀚的云海和广阔的天空中,无需仓颉的文字或典籍的记载,雁群自成一章,书写着属于它们的独特篇章,寓意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自由。
“鹅溪展去绡千丈,榆塞回时载几车”则进一步拓展了想象空间,将雁群的飞行轨迹比作展开的丝绢,长达千丈,又似是载满书籍的车辆穿越榆塞,隐喻了知识的传播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思。
最后,“毛颖秃来今在否,月天试问老蟾蜍”两句,以毛颖(即毛笔)的比喻,引出了对文人墨客创作活动的思考。毛颖秃了,意味着创作的结束,但是否还有新的笔墨等待着书写?诗人向月天的老蟾蜍发问,既是对自然界的询问,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更迭的感慨,蕴含着对艺术与生命永恒追求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雁群的飞行轨迹,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意义的独到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前蔚州崔使君
战回脱剑绾铜鱼,塞雁迎风避隼旟。
欲识前时为郡政,校成上下考新书。
送道契上人之越觐大夫叔
楚僧推后辈,唐本学新经。
外国传香氎,何人施竹瓶。
秋风别李寺,春日向柯亭。
大阮今为郡,看君眼最青。
九日陪颜使君真卿登水楼
重阳荆楚尚,高会此难陪。
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
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