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忆二首·其二》
《杂忆二首·其二》全文
清 / 林朝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山边庐舍水边篱,芳卉千枝柳万枝。

三月莺花佳丽地,十年寰海平时

辋川泉石皆堪画,梓泽宾朋尽解诗。

一自扁舟逃难后,故园东望只增悲。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宾朋(bīn péng)的意思:宾朋指的是贵宾和朋友,形容受到热情周到的招待和款待。

芳卉(fāng huì)的意思:指美丽而芳香的花草。

故园(gù yuán)的意思:指故乡或家乡。

寰海(huán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无边的海洋。

佳丽(jiā lì)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庐舍(lú shè)的意思:指简陋的住所或房屋。

平时(píng shí)的意思:平时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时刻,与特殊时刻相对。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逃难(táo nàn)的意思:逃离危险的地方,寻找安全的地方避难。

辋川(wǎng chuān)的意思:指人们共同努力、合作,共同推动事业的发展。

一自(yī zì)的意思:自己一个人,独自一人

莺花(yīng huā)的意思:莺花是指杨柳和桃花,也用来形容美丽的花朵。

梓泽(zǐ zé)的意思:形容人才丰富、学问渊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首句“山边庐舍水边篱”,展现了山脚下的农舍依傍溪流,篱笆围绕的花丛,透露出乡村的恬静与自然。次句“芳卉千枝柳万枝”进一步强调了春意盎然的景象,繁花似锦,柳树成荫。

第三句“三月莺花佳丽地”,点明了季节和景色之美,莺歌燕舞,花开烂漫,犹如人间仙境。“十年寰海太平时”,则转而感慨社会的安宁与和平,诗人以较长的时间跨度来赞美当下的盛世。

“辋川泉石皆堪画,梓泽宾朋尽解诗”两句,将目光投向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文化生活,辋川的山水如同画卷,宾朋们才情出众,能诗善画,共同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最后,“一自扁舟逃难后,故园东望只增悲”,诗人回忆起过去的逃难经历,如今远离家乡,向东遥望,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美景和赞美太平盛世,反衬出诗人个人的离乱之苦,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
林朝崧

林朝崧
朝代:清   字:俊堂   号:痴仙   籍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   生辰:1875-1915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猜你喜欢

送人作府幕二首·其一

少年来作五陵游,一掾风尘已白头。

今日送君秋色里,疏钟小雨上离舟。

(0)

送南皮汤明经入游太学

渤海名家尺五天,凌云卿子世称贤。

薛公幸舍宾常满,汉代明经第最先。

匣里剑光寒射斗,庭前槐色翠成烟。

清时欲讲河间礼,六馆诸生拱法筵。

(0)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四十崔仲素郡丞寄诗见寿用韵奉答二首

山城别后想鸣珂,五见春风长绿萝。

汉室新紬循吏传,燕台旧和酒人歌。

林中朋辈看全少,海畔烟霞占已多。

十二楼台秋色里,不知几处有行窝。

(0)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七张令君汎舟南溪用韵奉和

一曲清流镜远空,兰桡初试藕花红。

鸥凫影乱千峰雨,芦荻声残两岸风。

啸咏何人兼吏隐,江湖此地属渔翁。

儿童亦识高阳醉,拍手铜鞮唱转工。

(0)

初夏陈东甫张仲参东园小集

竹间三径午凉新,四月烟光似上春。

倚槛青山全入座,隔林黄鸟故窥人。

花香零落随歌管,酒态蹁跹傍舞茵。

但使求羊能共醉,知他何地有风尘。

(0)

大名王仲木从梅侍御西征奏凯北旋赋此壮之

十年裘马客长安,杖荣从军戍贺兰。

桓典霜威开幕府,陈琳檄草据征鞍。

铙歌出塞边沙白,烽火登城汉帜丹。

谁道护羌诸校在,功成今日属儒冠。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