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昌道中》
《新昌道中》全文
宋 / 林尚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红落尽雨霏霏,为怯轻寒夹衣

村路每于泥处滑,乡音渐与市人非。

护蚕溪女条桑去,抱布山翁换米归。

世味遍尝只如此,几番清梦落渔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抱布(bào bù)的意思:形容人贪婪,得到一点好处就不肯放手。

春红(chūn hóng)的意思:指春天的景色变得绚丽美丽,充满生机。

村路(cūn lù)的意思:指偏僻、狭窄的道路或地方。

霏霏(fēi fēi)的意思:形容烟雾、云气等密集而纷杂。

夹衣(jiá yī)的意思:指人们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两件衣物,一件外衣和一件内衣,以保暖。

轻寒(qīng hán)的意思:指天气寒冷,但不算严寒。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山翁(shān wēng)的意思:指老人、老头子,也可指隐居山间的人。

市人(shì rén)的意思:指庸俗、浅薄、没有修养的人。

世味(shì wèi)的意思:指世间的滋味、气息、风尚等。

条桑(tiāo sāng)的意思:指人非常贫穷,没有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

乡音(xiāng yīn)的意思:乡音指的是乡村的口音或方言。

渔矶(yú jī)的意思:指渔民放置在水中的用来捕鱼的工具。

只如(zhī rú)的意思:只如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意思是只有像某种特定的人或事物一样才能达到某种效果。

翻译
春天的花朵凋零,细雨纷飞,因为怕冷,人们还穿着夹衣。
在乡村小路上,泥土湿滑,乡音也渐渐与城市的口音不同。
少女们在河边守护蚕宝宝,采摘桑叶,老翁则抱着布匹去换取大米。
经历过世间百态,生活滋味只剩如此,多次清梦中我落在渔夫的石矶边。
注释
春红:春天的花朵。
雨霏霏:细雨纷飞。
怯轻寒:害怕轻微的寒冷。
夹衣:两层衣服保暖。
村路:乡村道路。
泥处滑:湿滑的泥土路段。
乡音:乡下人的口音。
市人:城市居民。
护蚕溪女:照料蚕宝宝的乡村女孩。
条桑去:采摘桑叶。
抱布山翁:拿着布匹的老翁。
换米归:换取大米回家。
世味:人生的滋味。
渔矶:渔夫停船的石头。
鉴赏

这首宋诗《新昌道中》描绘了春天雨后的乡村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春红落尽雨霏霏”写出了春天花朵凋零,细雨绵绵的场景,透露出淡淡的哀愁。次句“为怯轻寒尚夹衣”表达了诗人对微寒的敏感,穿着夹衣以保暖。

第三句“村路每于泥处滑”,通过描述道路因雨水变得湿滑,暗示出行的不便,也反映出农村生活的质朴。第四句“乡音渐与市人非”则揭示了诗人身处异乡,乡音与都市口音的差异,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第五、六句“护蚕溪女条桑去,抱布山翁换米归”描绘了农妇们忙碌地采桑喂蚕,而老翁则带着自织的布去换取粮食的日常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和艰辛。

最后两句“世味遍尝只如此,几番清梦落渔矶”总结全诗,诗人感叹人生的滋味,经历过种种后,觉得眼前的生活简单而真实,清梦中常常回到渔矶,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哲理,展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作者介绍

林尚仁
朝代:宋

宋长乐人,字润叟,号端隐。工诗,以姚合、贾岛为法,精妥深润则过之。有《端隐吟稿》。
猜你喜欢

跨水道间

店舍总迢遥,山深转寂寥。

看鸥临远水,下马过危桥。

晴雪林间少,春风野外饶。

此行为王事,旅食任萧条。

(0)

点绛唇·其三寄情

醉里瞢腾,昨宵不记归时候。自疑中酒。

耿耿还依旧。恨不能言,只是天相负。天知否。

卷中人瘦。一似章台柳。

(0)

金缕曲.送五峰归九江

世事如何说。似举鞍、回头笑问,并州儿葛。

手障尘埃黄花路,千里龙沙如雪。

著破帽、萧萧馀发。

行过故人柴桑里,抚长松、老倒山间月。

聊共舞,命湘瑟。春风五老多年别。

看使君、神交意气,依然晚合。

袖有玉龙提携去,满眼黄金台骨。

说不尽、古人痴绝。

我醉看天天看我,听秋风、吹动檐间铁。

长啸起,两山裂。

(0)

梅林即事四首·其一

入眼溪山记旧游,春风篱落只供愁。

断肠蔌蔌飘香雪,短笛一声谁倚楼。

(0)

梅林即事四首·其二

瘦减腰围尽不妨,岂堪三篾束枯肠。

自怜尚有风流债,酷爱断桥流水香。

(0)

县庠直舍

午日已过人寂寂,虚斋独坐竹萧萧。

睡魔正与诗魔战,窗外一声婆饼焦。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