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窗前细竹(其一)》由清代诗人林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窗前细竹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对其深沉的情感。
首句“相遇惟期共岁寒”,以“岁寒”二字点明了竹子坚韧不拔、耐寒耐苦的特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竹子之间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在严冬中依然挺立的敬佩之情,以及与之相逢的喜悦与期待。
次句“雨风也获一窠安”,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这里的“一窠安”既指竹子在风雨中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栖身之所,也暗喻了诗人自己在艰难岁月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风雨与竹子的坚韧相映成趣,展现了竹子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接下来的“觉来便有凌云思”,则表达了诗人从竹子身上获得的灵感与向往。竹子的高耸入云,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使其产生了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想法。这不仅是对竹子精神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理想与成就的渴望。
最后一句“莫作娟娟墙角看”,则是对竹子形象的一种独特解读。诗人提醒人们不要仅仅将竹子视为墙角的一抹柔美,而应看到其内在的坚韧与高洁。这句话强调了竹子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丽,更是内在品质的象征,是对竹子精神内涵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窗前细竹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贫妇行
故人身死妻贫病,买药无钱留性命。
半箪赤饭一盂蔬,对不能餐双泪迸。
阿官卖田妾未归,税在夫家田卖谁。
乡胥改割全隐匿,妾典衣裳空被追。
零落生涯种片园,朝朝夜夜盗开门。
邻翁苦妾妾租客,客也无输叫妾论。
那更双棺四缶灰,伐山博米图葬埋。
呜呼豪强欺妾夺山去,不许盐丁燃妾柴。
十岁孤儿出县庭,空手携状投杳冥,黄堂走罢走使軿。
文书送县已三月,依旧含冤说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