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个不归颂·其三》
《三个不归颂·其三》全文
唐 / 自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归(bù guī)的意思:不返回;不回来

孤月(gū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孤单寂寞,没有伴星相伴。

经行(jīng xíng)的意思:指行经、经过。

乐道(lè dào)的意思:乐于探索新的道路或方法,喜欢寻找新奇的事物。

片云(piàn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孤立的一片云彩,也比喻孤立无援或独自一人。

峭壁(qiào bì)的意思:指陡峭的山壁,也用来形容形势险要或难以逾越的困境。

往复(wǎng fù)的意思:来回行走或进行的动作。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相依(xiāng yī)的意思:相互依赖,互相关联

逍遥(xiāo yáo)的意思: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羁绊。

宴坐(yàn zuò)的意思:在宴会上坐下来吃饭,泛指参加宴会。

三不归(sān bù guī)的意思:指不归还、不归纳、不归结。

注释
峭壁:陡直的山崖。
幽岩:幽深的岩石地带。
往复:来回,往返。
希:稀少。
片云:少量的云朵。
孤月:单独的月亮。
经行:佛教用语,指绕佛行走,这里泛指行走修行。
宴坐:安静地打坐修行。
闲无事:没有俗务打扰。
乐道:以修道为乐。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三不归:比喻彻底脱离世俗,不再返回。
翻译
在险峻的山崖和幽深的岩石之间往来稀少,只有零散的云朵和孤单的月亮时常相伴。
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修行都悠然自得无俗事缠身,乐于修道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再也不愿回归世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乐道逍遥的生活状态。"峭壁幽岩往复希,片云孤月每相依"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于深山之中的生活情境,那里的峭壁和幽岩交错重叠,时常有片云和孤月相伴。这种环境营造了一种宁静与孤独共存的氛围。

"经行宴坐闲无事,乐道逍遥三不归"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在自然中漫步或安坐,心无旁骛,无任何世俗的牵挂。"乐道逍遥"指的是一种以道家思想为依托的自由自在生活方式,而"三不归"则是这种生活态度的极致表达,不再被凡尘俗务所羁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示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理想。这样的意境与用词,充分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在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自在
朝代:唐   籍贯:湖州吴兴   生辰:741—821

(741—821)唐僧。湖州吴兴人,俗姓李。早岁投径山出家。受戒后,乃往诸方参学,终嗣马祖道一。好隐栖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曾至龙门、王屋、嵩山寻访古迹,与丹霞天然为莫逆交。作《三伤歌》,劝诫世人,宣扬禅旨,盛传当世。后卒于随州开元寺。
猜你喜欢

冬日偶成·其二

妆罢焚香小阁,幽窗寂寂阴晴。

不解夕阳何处,但闻日午鸡鸣。

(0)

从灵光寺至秘魔崖

笋舆作蛇行,人来山腰里。

一峰复一峰,青青伏还起。

宽处若掌平,仄处仅容趾。

忽然来云中,忽然行涧底。

路绕秘魔崖,石磴更齿齿。

势欲苍冥齐,群峰未可拟。

俯视下城郭,罗列如屏几。

酌酒对山灵,我行殊未已。

(0)

客中秋感

无端作客此淹留,触绪能消万斛愁。

乡思望圆三度月,砧声凉送一城秋。

粮空宜学餐霞去,书富犹堪负笈游。

聚散年来类萍梗,何时听唱大刀头。

(0)

和右岩叔秋夜原韵

夜静月逾洁,翛然意欲仙。

镫凝红豆子,香散碧炉烟。

蛩语破孤响,钟声空万缘。

微风一回过,落叶满阶前。

(0)

秋日与大儿话旧

有生忧患始,何况困长贫。

讵短英雄气,偏疏骨肉亲。

谁贻千日酒,醉过百年春。

莫叹朱颜改,愁多白发新。

(0)

夏夜偶成

窣地湘帘夜气清,映阶碧草雨初晴。

裁成白纻翻新曲,思与红莲订旧盟。

明月入怀摇绮扇,露华如雨湿桃笙。

曲阑倚遍浑无语,照见幽情只短檠。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