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儒家子,为僧始几春。
持经非有愿,离母只缘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儒家子弟出家为僧的故事。首联“知是儒家子,为僧始几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转变,从儒家子弟到成为僧侣,时间跨度之短,暗示了其出家的迅速与决绝。颔联“持经非有愿,离母只缘贫”揭示了出家的原因并非出于对佛教教义的深思熟虑,而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母亲,寻求新的生存之路。颈联“驿路看残雪,乡音识故人”通过旅途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在离家远行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尾联“长安见殷浩,应为泣沾巾”以典故殷浩的泪水,象征主人公在长安见到熟悉面孔时的感慨与情感的释放,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主人公从世俗到出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亲情、友情和过往生活的深深眷恋。
梅点妆清,兰吹气静,修来林下风姿。
小谪花天,寸衷幽怨谁知。
蛾眉都被聪明误,尽缠绵、瑶想琼思。艳声驰。
写遍新诗,唱遍新词。
三生文字前因在,便素心相对,各自矜持。
恤纬中宵,婵娟一样忧时。
怜他采凤飘零甚,负华年、夜月机丝。怅春迟。
香减隃麋,泪染燕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