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袈裟田》
《袈裟田》全文
明 / 释道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袈裟曾效此田衣日用犁耕自不饥。

清净乞求活命脂膏消落法身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法身(fǎ shēn)的意思:指佛陀的身体或佛法的体现。

活命(huó mìng)的意思:指为了保命而拼命、奋力求生的意思。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乞求(qǐ qiú)的意思:恳求、请求、乞讨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日用(rì yòng)的意思: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用品。

田衣(tián yī)的意思:指穿着朴素、简朴的衣服。

消落(xiāo luò)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减少或衰落,失去往日的光彩或繁荣。

脂膏(zhī gāo)的意思:指贪图享受、沉迷于富贵荣华的生活,不思进取、不务正业。

鉴赏

这首诗以“袈裟田”为题,由明代僧人释道丘所作。诗中描绘了僧侣通过耕种田地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佛教中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自足的追求。

首句“袈裟曾效此田衣”,意指僧侣的袈裟如同农夫的田衣,象征着他们朴素简朴的生活方式。接着,“日用犁耕自不饥”,说明僧侣们通过亲自耕作,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日常所需,也避免了对世俗物质的依赖,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清净乞求能活命”,进一步强调了僧侣通过清净的修行和乞讨,能够维持生计,这反映了佛教中对于清心寡欲、以慈悲为怀的生活态度。最后,“脂膏消落法身肥”,这里“法身”指的是僧侣的精神境界,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奉献,他们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壮大,而非物质的积累使他们的“法身”更加饱满。

整首诗通过对比僧侣与农夫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佛教中对于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单生活和内在修行的重视。

作者介绍

释道丘
朝代:明

道丘(一五八六—一六五八),字离际,晚号栖壑。顺德人。俗姓柯。开山云顶,因号云顶和尚。从碧崖剃染,礼法性寺寄庵大师受圆具戒。后访六祖新州故址,道经端州,入主法庆云寺,为鼎湖开山之祖。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猜你喜欢

送潘少宰应召之京

客里难为别,徘徊日欲晡。

留都声藉甚,魏阙宠应殊。

秋老山容减,潮平月色铺。

虞廷重钦恤,弼教简名儒。

(0)

又次钟归州新春见怀韵

几时不得巴东信,江郡红梅已复新。

走傍长亭求驿使,为传临水一枝春。

(0)

搆亭池上

池上亭台好,山光映水光。

竹胎初脱锦,柳眼半舒黄。

抚事看云变,焚香坐日长。

陶然有真趣,物外足徜徉。

(0)

湘潭分司咏桂

广寒仙种下青云,秋色人间占几分。

绝爱郗枝终日对,忽疑吴斧半空闻。

霜风微动高枝翠,豸绣频添细萼芬。

却忆当年攀月窟,不将丹□献华勋。

(0)

题画为张元膺上舍

江日初动色,水烟微生寒。

轻舠恰两只,细网行清澜。

晓出并浦口,追随过前滩。

歌声时互答,幽事亦共欢。

得鱼各提携,顷筐藉汀兰。

不游渔翁鼎,却入富家盘。

何不学大渔,百尺横丝竿。

一掣六鳌起,千载称奇观。

奚啻河滨人,家家饫其餐。

(0)

报恩寺集

向夕吾当去,因君且暂留。

昙花依砌落,松径入堂幽。

莫谩题春句,还期上晚楼。

帝乡风日好,宜作醉中游。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