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天长在甚处,照教人老待奚为。
由此遂多悲与喜,尧夫非是爱吟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第八十三首,主要通过写诗人尧夫(邵雍的号)对月光的观察和感慨,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深思考。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看似平淡,实则揭示了诗人并非单纯喜好诗歌创作,而是借诗抒发内心情感。
接下来的诗句“诗是尧夫恨月时”,进一步说明诗作源于诗人对月光引发的愁绪,月夜的长久和无情使他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意义。“见说天长在甚处,照教人老待奚为”这两句,诗人质疑天为何如此漫长,而月光又为何总让人老去,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追问。
“婵娟东面才如鉴,屈曲西边却似眉”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镜子和美女的眉毛,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流转如同镜中月,美丽却易逝。
最后两句“由此遂多悲与喜,尧夫非是爱吟诗”总结全诗,诗人承认自己因月而生悲喜,这些情感驱使他写下诗篇,而非单纯为了吟诗而吟诗。整首诗以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月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之情。
城南美林壑,城上皆青山。
山光照庭户,于此可尽年。
穰穰千古区,化作鱼蒲渊。
秋蕖渺无际,红鲜间田田。
邂逅得小隐,连山在其前。
流泉带其左,松篁接风烟。
它年营把茅,不待雪满颠。
宁图五鼎食,坐失十载闲。
愿比小人腹,一餐期果然。
物生太空中,巨细同一寓。
机缄固有待,舟壑本无住。
二仪立毫尘,万化失朝暮。
要之傥来寄,正自堕形数。
滔滔人间世,俯仰若泡露。
浮游皆适然,蚊睫漫来去。
着身方丈室,聊作槁梧据。
了观诸幻境,内外绝欣恶。
须知五蕴山,今我聊托附。
回头主人翁,妙住了无处。
晋公护河东,身退势亦左。
忧心极饥渴,谠议抗嵬琐。
居朝重九鼎,下贼飞一笴。
淮西弹丸地,孺子甚么么。
发兵本无难,万口无一可。
平淮取淄青,如掇掌中果。
折冲乃馀事,世论岂知我。
天方厌唐德,莫救萧墙祸。
空馀丘祷诗,千古幽泪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