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诗人梁鼎芬之手,名为《课儿联》的其三四八。诗中“缀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两句,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缀席茱萸好”,“茱萸”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时人们常佩戴的一种植物,象征着长寿和驱邪避凶。诗句中的“缀席”形象地描绘了茱萸被精心布置在席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好”字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场景的喜爱和赞美,也暗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浮舟菡萏衰”则描绘了一幅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荷花(菡萏)是夏季常见的花卉,其盛开时亭亭玉立,象征着高洁和美丽。然而,“衰”字暗示了荷花的凋零,或许是在暗示季节的更替或是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句诗通过荷花的衰败,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茱萸的繁盛与荷花的衰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蕴含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如同节日的装饰和盛开的花朵,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这种对生命短暂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熟虑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摸鱼儿·甚一般
甚一般、化工模子。
铸成一个拙底。
生来不向春头上,却跨暮春婪尾。
蓦省记。
早冉冉花阴,нн循除水。
虽然恁地。
但笑咏春风,闲推鸣瑟,别自有真意。
从前看,三十七年都未。
醉生声利场里。
浮云破处窗涵月,唤得自家醒起。
别料理。
那玉燕石麟,不当真符瑞。
彻头地位。
也须是长年,闻些好语,作个标月指。
洞仙歌·翠柔香嫩
翠柔香嫩,乍春风庭院。
换却幽人读书眼。
淡鹅黄袅袅,玉破梢头,莺未啭,绿皱池波尚浅。
王孙才别后,长负芳时,碧草萋萋绣茵软。
海棠桃花雨,红湿青衫,春心荡,不省花飞减半。
待持酒高堂、劝东皇,且爱惜芳菲,留春借暖。
摸鱼儿·倚南墙
倚南墙、几回凝伫。
绿筠冉冉如故。
帝城景色缘何事,一半花枝风雨。
收听取。
这气象精神,则要人来做。
当留客处。
且遇酒高歌,逢场戏剧,莫作皱眉事。
那个是,紫佩飞霞仙侣。
骎骎云步如许。
清闲笑我如鸥鹭。
不肯对松觅句。
萍散聚。
又明月、还寻锦里烟霞路。
浮名自误。
待好好归来,携筒载酒,同访子云去。
八声甘州·每逢人
每逢人、都道早归休,何曾猛归来。
有邵平瓜圃,渊明菊径,谁肯徘徊。
底是无波去处,空弄一竿桅。
富贵非吾事,野马浮埃。
况值清和时候,正青梅未熟,煮酒新开。
共倒冠落佩,宁使别人猜。
满朱檐、残花败絮,欲问君、移取石榴栽。
青湖上,低低架屋,浅浅衔杯。
八声甘州·又一番
又一番、沪水出牂牁。
江声汹鸣鼍。
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
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
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
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
□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
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