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红梅》
《红梅》全文
宋 / 吕徽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疏影离奇色更柔,谁将红粉枝头

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放牛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错认(cuò rèn)的意思:错误地认定或判断

放牛(fàng niú)的意思:指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没有目标和计划的状态。

红粉(hóng fěn)的意思:指女子的美貌和妆饰。

离奇(lí qí)的意思:形容事情异常奇怪、出人意料。

朦胧(méng lóng)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清,不够清晰明了。

牧童(mù tóng)的意思:指放牧牲畜的孩子。比喻年幼无知的人。

疏影(shū yǐng)的意思:疏影指的是稀疏的影子,也可以形容事物的显露程度不够明显。

桃林(táo lín)的意思:指人们追求自由自在、清净宜人的生活环境。

枝头(zhī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最高点或最前沿的位置。

注释
疏影:稀疏的影子。
离奇:奇特的。
色更柔:色彩更显得柔和。
谁:疑问词,指代不明的人。
红粉:红色的花朵,这里可能指桃花。
点枝头:在枝头点缀。
牧童:乡村小孩,放牛的人。
睡起:醒来。
朦胧眼:模糊不清的眼睛。
错认:错误地认出。
桃林:一片桃树丛。
欲放牛:想要去放牛。
翻译
稀疏的影子显出奇特的色彩更显得柔和。
是谁在枝头点染上红色的花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色的绝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趣味。

首句“疏影离奇色更柔”中,“疏影”指的是稀疏的树影,它在早春时分投射在地面上,给人以淡雅之感。“离奇色”则是说树木间透出的阳光与花色的交织,使得景物显得更加温柔和谐。整句通过对自然界中形态与颜色的描绘,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美好。

接着,“谁将红粉点枝头”这句话则是诗人在感叹自然之美,同时也带有一丝自问。这里“红粉”象征着花朵,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给树枝上点缀了这些春天的色彩。这不仅是一个装饰性的问题,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和生长过程的赞美。

第三句“牧童睡起朦胧眼”转换了画面,描绘一个牧童在温暖的阳光下刚刚醒来,他的眼睛尚且模糊不清,未能完全适应日光。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乡村早晨的一种宁静与和谐。

最后,“错认桃林欲放牛”则是牧童朦胧之中,将桃花林错认为是可以让牛群自由漫游的地方,反映出他对自然环境的亲切感受,以及他日常工作中的直觉反应。同时,这也象征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是放牧季节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的交织,展示了早春时节的生机勃勃和田园风光,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喜悦。

作者介绍

吕徽之
朝代:宋

台州仙居人,字起猷,号六松。博学能诗文。宋亡,隐居万竹山中,安贫乐道,以耕渔自给。
猜你喜欢

奴子于市桥买得铜蟾蜍一枚,雪村见而爱之,遂以辍赠,旋以诗报,次韵戏和

嫦娥窃灵药,变幻登上界。

蠢尔物虽微,能放光明大。

何人肖尔形,范铜成古怪。

误落尘埃中,百钱偿贱卖。

置之耳目玩,跳跃颇为快。

借作水中丞,砚滴其流派。

尔寿几千年,服食将有赖。

尔身可能保,长生永不坏?

怒目为谁嗔,文身却似癞。

胡子雅好古,嗜痂痴颇带。

与世殊珍尚,鉴赏及图画。

爱石爱奇丑,每下元章拜。

好龙鳞爪余,相马骊黄外。

但夸一足夔,所见母乃隘。

(0)

壶园春夜,大雨达旦,雪村所寓屋漏,起坐迁避,作诗自遣。依韵和之

我辈蓬蒿人,荜门而圭窦。

假馆得华厦,方幸资庇覆。

岂知风雨妒,中宵屋痕漏。

念子鄱阳来,波涛免颠踣。

却怪蜗居安,翻疑蛮触斗。

移床为救书,青毡任湿透。

竟夕坐沮洳,独歌还自奏。

春郊润草木,幽花偏寒瘦。

社燕方营巢,衔泥及晴候。

(0)

东湖九桥,自来游人未及题咏,子良太守作诗表而出之,又为江城添一名迹也。次韵奉和·其二

疏柳沿堤夕照边,绿波倒影俯连蜷。

胸中乍吐如虹气,化作南州九点烟。

(0)

题乐南史同年遗墨·其三

断简零缣手泽存,传家珍重比瑶琨。

口碑尚有千秋在,廉吏留遗到子孙。

(0)

送林赐阶邑侯奉讳归琼州·其三

渡海寻常事,曾经宦海来。

波澜随境老,鼓角借风哀。

鹏待南溟徙,珠应合浦回。

苍生思利济,终赖士元才。

(0)

郡城保卫局即事

谈笑从容笔有芒,书生慷慨说干将。

可能制挺家家喻,只要空弮户户张。

学制本难操使割,及锋何必善为藏。

从来兵甲威天下,总在人和势自强。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