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谒 曾 鲁 公 宋 /王 安 石 翊 戴 三 朝 冕 有 蝉 ,归 荣 今 作 地 行 仙 。且 开 京 阙 萧 何 第 ,未 放 江 湖 范 蠡 船 。老 景 已 邻 周 吕 尚 ,庆 门 方 似 汉 韦 贤 。一 觞 岂 足 为 公 寿 ,愿 赋 长 虹 吸 百 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川(bǎi chuān)的意思:指众多的河流汇聚成大河,比喻众多的事物汇集在一起。
长虹(cháng hóng)的意思:形容彩虹的弧线长而美丽,也比喻人才出众、志向高远。
范蠡(fàn lǐ)的意思:指胸怀宽广,志向高远的人。
归荣(guī róng)的意思:指功绩、声名等归于某人,表示荣誉、功绩归属于特定的个人或团体。
虹吸(hóng xī)的意思:比喻某种不好的现象或行为会像虹吸一样,不断扩大和加剧。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京阙(jīng quē)的意思:指宫殿门楼高大壮丽,也比喻重要的官衙或殿堂。
老景(lǎo jǐng)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或往事
庆门(qìng mén)的意思:指庆祝、庆贺之门,比喻喜庆的场合。
三朝(sān cháo)的意思:指皇帝在位的三个朝代,也可比喻一个人担任某一职位的时间长久。
萧何(xiāo hé)的意思:比喻人才被埋没或不得善终。
翊戴(yì dài)的意思:翊戴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指得到尊贵的赞许和提拔。它常用来形容受到皇帝或高官的亲自提拔、重用。
地行仙(dì xíng xiān)的意思:指在地上行走的仙人,比喻平凡而又有超凡本领的人。
- 注释
- 翊戴:辅佐。
归荣:归隐的荣耀。
地行仙:比喻隐居的人。
且:暂且。
京阙:京都。
萧何第:萧何的府邸,借指显赫的府宅。
范蠡船:范蠡泛舟江湖,比喻退隐生活。
老景:年老的时光。
周吕尚:周公、吕尚,古代贤者。
庆门:象征荣耀的门第。
汉韦贤:汉代的贤臣韦贤。
公:对尊者的敬称。
长虹吸百川:形容气势宏大或才华出众。
- 翻译
- 辅佐过三个朝代的我,如今归隐如地行仙。
暂且打开京都的萧何府邸,还未让江湖的范蠡舟扬帆。
我的年纪接近周公吕尚,家族的荣耀如同汉代韦贤。
一杯酒怎能满足你的寿辰,我愿写下诗篇如长虹吸尽百川。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谒曾鲁公》。诗中充满了对古人德高望重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于自身境遇的感慨。
"翊戴三朝冕有蝉,归荣今作地行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曾鲁公(即唐代名相曾参)品格的敬仰,认为其德高望重,如同仙人一般。而自己则是从政界回到平民生活,希望能有所作为。
"且开京阙萧何第,未放江湖范蠡船。"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抱持的期待之情。这里的“京阙”指的是朝廷,“萧何第”是比喻自己在朝廷中的位置,而“未放江湖范蠡船”则是说还没有完全放弃在朝廷中的作为。
"老景已邻周吕尚,庆门方似汉韦贤。"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上名臣的提及(周公、吕尚和汉代的韦贤),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些古代英杰一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一觞岂足为公寿,愿赋长虹吸百川。"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祝愿,他希望自己的生命如同长虹一般绵长,并且能像大河一样滋养万物。
整首诗通过对曾鲁公的赞颂,以及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高尚和贡献社会的深切愿望。王安石以其改革志向和文学才华闻名,这首诗也体现出了他个人的政治理想与个人抱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王烈女·其一
臣不幸死忠,女不幸死节。
泰山与鸿毛,一死轻重别。
王家有女住会川,幼与徐氏缔良缘。
于归有期占燕喜,岂知事变仓猝起。
狂子入我室,感悦身孤危。
投梭大骂尔何为,我颈可以断,我心不可移。
须臾娇颜刃下死,道光己亥三月二日之未时。
悲风四起日昏黑,皇天后土惨无色。
但留双眸炯炯光,生不敌贼死捉贼。
风动锒铛入狱门,鉴此可以慰贞魂。
何时沥尽仇人血,摘心列祭如鸡豚。
官为请旌朝门许,坊表峨峨典重举。
到此死却贤于生,生时谁知王烈女。
岁壬子,偶得一新闻,不必言其姓氏,存厚道也。有三家村某某,共请一先生,恭而且敬,尚何言哉。开读后,适有一顽徒,白字信口流,讹音任意吐。先生正之,不听,遂惩之夏楚,稍示感也。孰意顽徒归家,不惟有肤受之愬,而且有浸润之谮。其悍父奋然曰:敢打吾儿,吾必报之,何不效黄鹤楼故事?遂开琼筵,设伏兵,治刚刀,磨霍霍,必欲杀之而后已。时伊兄苦劝之,触怒伊弟,哭阻之,受伤。后其妻警觉而叱咤之,遂不果,然已声闻籍籍,传为新奇矣。余骤闻之而未信,细究之而果然,遂不禁谓然叹曰:吾道故穷矣,何更有如此奇祸者,可虑也夫,可笑也夫。有
演戏曾传黄鹤楼,周郎设计讨荆州。
子龙胆大心犹怯,昭烈眼酸泪暗流。
争奈武侯多胜算,谁知吴主更含羞。
而今又有新奇事,欲骗先生作楚囚。
《岁壬子,偶得一新闻,不必言其姓氏,存厚道也。有三家村某某,共请一先生,恭而且敬,尚何言哉。开读后,适有一顽徒,白字信口流,讹音任意吐。先生正之,不听,遂惩之夏楚,稍示感也。孰意顽徒归家,不惟有肤受之愬,而且有浸润之谮。其悍父奋然曰:敢打吾儿,吾必报之,何不效黄鹤楼故事?遂开琼筵,设伏兵,治刚刀,磨霍霍,必欲杀之而后已。时伊兄苦劝之,触怒伊弟,哭阻之,受伤。后其妻警觉而叱咤之,遂不果,然已声闻籍籍,传为新奇矣。余骤闻之而未信,细究之而果然,遂不禁谓然叹曰:吾道故穷矣,何更有如此奇祸者,可虑也夫,可笑也夫。有》【清·梅卿氏】演戏曾传黄鹤楼,周郎设计讨荆州。子龙胆大心犹怯,昭烈眼酸泪暗流。争奈武侯多胜算,谁知吴主更含羞。而今又有新奇事,欲骗先生作楚囚。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0267c6843a744f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