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山中精舍》
《忆山中精舍》全文
明 / 王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一从巾舄别林扃,清梵香台梦里经。

遥想秋来风露冷,芭蕉抽叶几回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芭蕉(bā jiāo)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艰苦,但品德高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梵香(fàn xiāng)的意思:形容花香非常浓郁,香味扑鼻。

风露(fēng lù)的意思:指春天的风和露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回青(huí qīng)的意思:恢复青春,恢复活力

林扃(lín jiōng)的意思:指人口众多、人山人海、人潮涌动的景象。

清梵(qīng fàn)的意思:纯净无瑕,清雅高洁。

香台(xiāng tái)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声誉。

遥想(yáo xiǎng)的意思:回想往事,追忆过去。

一从(yī cóng)的意思:始终如一,毫不改变。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忆山中精舍》描绘了诗人对山中禅寺生活的怀念。首句“一从巾舄别林扃”,通过“巾舄”(僧人的头巾和鞋子)和“林扃”(山林中的禅门),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出家生活。次句“清梵香台梦里经”,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诵经礼佛的宁静与神圣,即使在梦中也萦绕着这种景象。

后两句“遥想秋来风露冷,芭蕉抽叶几回青”,诗人想象着山中秋天的景象,风露渐凉,芭蕉的叶子经历了多次新绿,寓意时光流转。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岁月的深深怀念,也寓含了对自然季节变迁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中生活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那段静谧生活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王恭

王恭
朝代:明   字:安仲   籍贯:长乐沙堤   生辰:1343-?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赠曹文埴联

韩愈官为右庶子;庄周篇有大宗师。

(0)

永寿宫春联

化日丽三阳,春回禹甸;条风和万国,乐奏虞弦。

(0)

太和左右门春联

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

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0)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四章明无相虚融·其四

君不见决定法中无决定,虚妄颠倒是菩提。

若心分别菩提法,分别菩提还复迷。

若了此迷无分别,迷与分别即菩提。

分别菩提非一异,恒一同体不相离。

安住性空真实性,空性无空亦不齐。

同体大悲含一切,故知真性不乖迷。

只此昏迷即无性,亦复不论齐不齐。

若舍尘劳更无法,喻若莲花生淤泥。

如来法身无别处,普通三界苦泥犁。

三界泥犁本非有,微妙谁复得见蹊?

行路难,路难本自是泥洹。

内外身心并空寂,颠倒贪嗔何处安?

(0)

澄州无虞县清泰乡都万里六合坚固大宅诗

近濆纵横越,募岱去来阑。

千岑为□绝,三峡以衢难。

庶捷犹求跨,郡攘□能观。

苦固于兹第,永世保无残。

(0)

五言奉和咏棋应诏·其一

鱼丽新整阵,鸐□忽争先。

八围规破眼,略野务开边。

分行渐云布,乱点逐星连。

胜是精神得,非关品格悬。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