魄彩吐寒空,中秋月未中。
塞光偏觉异,恒质迥难同。
结念香闻桂,游睎影飏枫。
玉台高倚镜,奁帕半犹蒙。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新月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的独特魅力。
首句“魄彩吐寒空”,开篇即点明月之独特,如同从寒冷的天空中吐露出一抹神秘的光彩。接着,“中秋月未中”则暗示了这并非满月之时,而是新月初现,还未达到最圆的状态,营造了一种期待与神秘感。
“塞光偏觉异”,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新月在边塞之地所呈现的独特光芒,似乎与寻常之月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边塞的环境或氛围赋予了它别样的韵味。
“恒质迥难同”则进一步阐述了新月与常月之间的差异,这里的“恒质”指的是月亮的本质或常态,而“迥难同”则强调了新月的独特性,难以与常规的满月相提并论。
“结念香闻桂,游睎影飏枫”两句,运用了视觉与嗅觉的结合,桂花的香气与枫叶的影动,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添了季节的气息,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和丰收的喜悦。
“玉台高倚镜,奁帕半犹蒙”则是对新月形态的生动描绘,将新月比作高台上的一面镜子,半遮半掩,既显出其朦胧之美,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美感的佳作。
秋声无深浅,深浅在一心。
秋听无远近,远近同一音。
月落树影合,磔磔惊栖禽。
长宵畏短梦,醒坐还披襟。
时过意自悔,迹往情弥深。
焉知来日事,追念不及今。
寸肠积万感,并入秋风吟。
秋风亦何为,空使年鬓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