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襟如见濯,试为泻铜瓶。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 隆 平 精 舍 宋 /文 同 万 木 罗 青 盖 ,双 峰 敞 翠 屏 。风 埃 愁 客 路 ,钟 鼓 喜 禅 扃 。下 马 穿 蒙 密 ,随 僧 入 杳 冥 。俗 襟 如 见 濯 ,试 为 泻 铜 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扃(chán jiōng)的意思:指高官显贵追求享乐、沉湎于荣华富贵而不思进取,不顾国家民族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
愁客(chóu kè)的意思:指常常愁闷、忧虑的人。
翠屏(cuì píng)的意思:形容山色、树木等呈现出翠绿色,景色美丽。
风埃(fēng āi)的意思:指风吹动尘埃,比喻时势变幻,人事多变。也可以形容环境恶劣或局势动荡。
客路(kè lù)的意思:指旅途或外出的路程。
蒙密(méng mì)的意思:欺骗、蒙蔽
青盖(qīng gài)的意思:指蓝天白云,形容天空晴朗明净。
俗襟(sú jīn)的意思:形容言谈举止不拘礼法,不拘小节。
下马(xià mǎ)的意思:从马上下来,表示停下行动或放弃权力。
杳冥(yǎo míng)的意思:形容遥远、昏暗、不可知的状态。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 注释
- 罗:簇拥,排列。
敞:展开,开阔。
愁客路:使旅人感到忧愁的道路。
禅扃:禅寺的门,这里指禅修之地。
蒙密:茂密,密集。
杳冥:幽深,不显眼。
俗襟:世俗的心思。
濯:洗涤,清洗。
铜瓶:古代盛水或酒的容器,此处象征心灵的净化。
- 翻译
- 万木簇拥着青色华盖,双峰展开翠绿的屏障。
旅途中的风尘让人心生愁绪,寺庙的钟鼓声却带来喜悦,仿佛禅门紧闭。
下了马穿过浓密的树林,跟随僧人踏入幽深的禅境。
世俗的心在这里仿佛被洗涤,试着用铜瓶倾倒内心的尘埃。
-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山林寺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文同在旅途中的感受与内心世界。
首句“万木罗青盖”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展示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构成的天然屋檐,这些绿意盎然的植被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寺庙最好的守护。紧接着,“双峰敞翠屏”则进一步强调了山林之中的幽深与神秘,两座山峰如同巨人的臂膀,拥抱着这片静谧的绿色世界。
风景的描写过渡到“风埃愁客路”,这里,“风埃”暗示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变化,旅途中的风尘带来了些许忧思,但这种忧思并未掩盖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紧接着,“钟鼓喜禅扃”则转向了寺庙内部的声音,钟声与鼓声交织出了一种清净欢悦的情绪,这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写。
在“下马穿蒙密”一句中,诗人开始行动起来,“下马”表明他离开了旅途中的坐骑,而“穿蒙密”则描绘了他进入寺庙时所经历的一种神秘而又不易被外界察觉的氛围。接着,“随僧入杳冥”展现了诗人跟随僧侣,步入深邃难测的山林之中,这里的“杳冥”形容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两句则是对内心感受的进一步抒写,“俗襟如见濯”暗示了诗人对于俗世烦恼的放下,仿佛他已经看透并超越了这些凡尘之累。而“试为泻铜瓶”则是一种修行的象征,通过倒空铜瓶中的水来比喻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它不仅是对环境美景的欣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净化。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答沈子培比部见访夜谈之作三首·其三
相知垂十年,未觉往可悔。
中閒有逝者,警痛愈相爱。
吾侪各老大,岂做儿女态。
形骸虽暂隔,至味固不败。
精诚远相照,山海了无碍。
神京万斛尘,风烈成昼晦。
驱车犯埃壒忧子亦以惫。
国门行揖别,归听长江礧。
岁暮酷怀人,孤吟复谁耐?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五犀之穷
山倾峨,水翻鄱,旗拿黄龙鼓考鼍。
坤轴震,水犀列以阵,楼橹层层突而蜃。
皇赫怒,血漂刃。不用命,斩以徇。铁钩锁,扼艨艟。
辟彊弩,开神弓。
老犀晕火角生风,流星一矢贯尔额与胸。
老犀穷,小犀夜泣鲛人宫。
真仙谣
停君歌,住尔咢,听我歌莫莫。后天有死,长生可学。
瓶收七豕,纸剪双鹤。盆花顷刻开,屏女相唯诺。
痴仙狡狯弗之觉,去寻王屋二子讲太朴。
丹海乌,沈冰壑。黄河丸,裂火暴。
于乎后天一死长生不可学。
西华倾,东海涸,问我在何处,手持天根不盈握。
浩劫万万劫,始胸之天,几褪黄卵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