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解碧澜漪,凭窗又一时。
影翻横梠练,色借蘸杨丝。
这首诗描绘了漪澜堂周围环境的细腻与雅致。开篇“冻解碧澜漪,凭窗又一时”以“冻解”点明季节转换,冰冻融化,春水荡漾,碧波轻涟,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站在窗前,凝视着这幅自然画卷,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接着,“影翻横梠练,色借蘸杨丝”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漪澜堂周围的景致。横梁上的光影在水中倒映,如同织就的白练,而杨柳的嫩绿枝条轻轻触碰水面,仿佛借取了水中的色彩。这两句通过光影与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漪澜堂周边环境的生动与和谐。
“图画难容拟,贞元谁所为”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难以用言语或画笔完全捕捉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美景的珍贵与独特性。这里的“贞元”可能是指时间的永恒,强调了这种美不仅仅是瞬间的,而是长久存在的。
最后,“高斋设致语,道是祇如斯”以高雅的书房作为背景,诗人似乎在与自己对话,表达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思考。这里的“祇如斯”意味着如此美好,如此纯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由衷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漪澜堂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雪后天象清,维时月初吉。
三老山中居,杖藜乘兴出。
总讶神仙流,衣冠兼散逸。
叩我东家门,造我读书室。
主人重留连,开尊叙真率。
倾写间别怀,气谊等胶漆。
送别河梁上,怅然若有失。
快行莫迟迟,猛虎嘷落日。
似橘未挟霜,青青照泉水。
长安不相见,触下宁不喜。
如何洞庭实,忽吐兹山里。
平生笑汝阳,涎流于曲车。
乃知老饕心,不掩闲中跨。
踞石觊大嚼,慰我燥且渴。
童子撷得来,竟为蜇惨遏。
取貌失子羽,信言迷宰予。
把之行且看,于以惩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