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地(biān dì)的意思:边远地区;偏僻地方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地比(dì bǐ)的意思:比较低劣或者不如其他地方。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京都(jīng dū)的意思:指国家的首都,也可指重要的城市或地区。
菊花(jú huā)的意思:指高洁、坚贞的品质和人格。
能有(néng yǒu)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华、有能耐
霜草(shuāng cǎo)的意思:比喻年老衰弱、生命力衰退。
严霜(yán shuāng)的意思:形容严寒的冬天。
知能(zhī néng)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能力。
樽酒(zūn jiǔ)的意思:指大量酒水,也比喻丰盛的酒席。
- 注释
- 莫:不要。
将:把。
边地:边疆之地。
比:相比。
京都:京都。
八月:农历八月。
严霜:严重的霜冻。
草已枯:草木已经枯萎。
今日:今天。
登高:登高望远的习俗。
樽酒:酒杯中的酒。
里:之中。
不知:不知道。
能有:能否有。
菊花无:有没有菊花。
- 翻译
- 不要把边疆之地与京都相比,八月里就已经寒霜降临草木凋零。
今天登高畅饮之时,不知还能否有菊花供我们欣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边塞的秋景,通过对比边地与京都的不同,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莫将边地比京都”一句,便是从宏观上划分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边地荒凉而京都繁华。这不仅是环境的差异,更蕴含着诗人对不同生活境遇的体验与思考。
接着,“八月严霜草已枯”具体描绘了边塞秋天的萧瑟景象。这里的“八月”实际上指的是农历九月,即秋季,北方地区早早便会降临严寒的霜冻,导致草木失去生机。这是自然界的变化,也隐喻着生命力的衰退。
第三句“今日登高樽酒里”,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个秋天的日子里,诗人选择登上高处,以樽酒自娱。这里的“樽酒”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寄托情感的方式。
最后,“不知能有菊花无”,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之情。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秋天,也意味着坚韧不拔。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菊花,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无常的无奈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边塞秋景为背景,通过对比京都与边地,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时光难留的深刻感慨。同时,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是复杂的,不仅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摸鱼儿·倚南墙
倚南墙、几回凝伫。
绿筠冉冉如故。
帝城景色缘何事,一半花枝风雨。
收听取。
这气象精神,则要人来做。
当留客处。
且遇酒高歌,逢场戏剧,莫作皱眉事。
那个是,紫佩飞霞仙侣。
骎骎云步如许。
清闲笑我如鸥鹭。
不肯对松觅句。
萍散聚。
又明月、还寻锦里烟霞路。
浮名自误。
待好好归来,携筒载酒,同访子云去。
八声甘州·每逢人
每逢人、都道早归休,何曾猛归来。
有邵平瓜圃,渊明菊径,谁肯徘徊。
底是无波去处,空弄一竿桅。
富贵非吾事,野马浮埃。
况值清和时候,正青梅未熟,煮酒新开。
共倒冠落佩,宁使别人猜。
满朱檐、残花败絮,欲问君、移取石榴栽。
青湖上,低低架屋,浅浅衔杯。
八声甘州·又一番
又一番、沪水出牂牁。
江声汹鸣鼍。
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
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
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
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
□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
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