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己亥杂诗·其三十》
《己亥杂诗·其三十》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反哺难期妇乳姑,系缨竟占女从夫。

双双锦褓鸳鸯小,绝好朱陈嫁娶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反哺(fǎn bǔ)的意思:指鸟类用嘴巴把食物送到雏鸟嘴里,比喻有能力的人帮助无能力的人。

嫁娶(jià qǔ)的意思:指结婚、嫁娶。

双双(shuāng shuāng)的意思:成对地,两个一起

鸳鸯(yuān yāng)的意思:指夫妻恩爱、形影不离的意思。

朱陈(zhū chén)的意思:朱:红色;陈:陈旧。形容事物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或存放而变得陈旧。

鉴赏

这首诗《己亥杂诗(其三十)》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展现了社会风俗与家庭伦理的变迁。诗中描绘了传统婚姻习俗中的“反哺”与“从夫”观念,以及新式婚姻中的“双胞胎”形象,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首句“反哺难期妇乳姑”,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孝道的重视,尤其是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这里的“反哺”指的是子女长大后照顾年迈的父母,而“妇乳姑”则强调了年轻媳妇对长辈的照顾义务。然而,“难期”二字暗示了这种传统的孝行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实现,体现了社会变迁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

次句“系缨竟占女从夫”,则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变化。古代女性往往遵循“从夫”的原则,即婚后随夫姓,生活重心转移到丈夫及其家族。然而,“系缨”一词在这里可能隐喻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自主选择权,暗示了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不再完全被动地从属于夫家。

接下来的“双双锦褓鸳鸯小”,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象征着新生代的成长与希望。这里使用“鸳鸯”作为比喻,不仅指代了新婚夫妇,也寓意了爱情的美好与和谐。同时,“锦褓”代表了富贵与幸福,暗示了对下一代美好生活的期待。

最后一句“绝好朱陈嫁娶图”,以“朱陈嫁娶图”为典故,借用了古代民间传说中朱陈两家和睦相处、世代联姻的故事,表达了对和谐婚姻和社会关系的向往。通过“绝好”二字,诗人强调了这种理想状态的珍贵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黄遵宪对社会变迁的敏感观察,也体现了他对传统美德与现代价值观融合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诗人传达了对家庭、婚姻以及社会和谐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舟泊秭归吊三闾屈先生·其一

入宫未尽妒,君怎禁蛾眉。

玉米田荒否,巫招魂返么。

文章诗变骚,祠宇薛依萝。

弟子些仍昨,尹兰今若何。

(0)

平声四韵·其二十五

我来何太晚,午月避炎蒸。

鹏息垂天在,蝉音聒耳能。

繁缨愁给谏,捷足笑中丞。

如此风波际,招魂不可听。

(0)

圣驾关城恭纪

巍峨雉堞耸神京,玉辇巡游荷圣情。

百二龙蟠宁恃险,三千虎旅已成城。

山河迢递瞻佳丽,云物雍熙见治平。

震叠已知先率土,请缨何事更书生。

(0)

刘季德许序拙草诗以促之

中原屈指几词场,南海由来有夜光。

况自出疆怜翡翠,何人开匣拂干将。

千秋业在推牛耳,片语谁今附雁行。

欲作依刘王粲赋,建安名下许翱翔。

(0)

得傅贞甫容县书呈其尊人明府公

忽传双鲤至,问讯是容州。

葛令丹中字,仙人海上楼。

万山围古县,小峡束江流。

欲作临邛客,相如已倦游。

(0)

寿大中丞总督尚书戴公

于穆我祖,万邦作乂。绍夏辟夷,功高列帝。

受命于天,不忝厥位。威播德翔,弥久弥长。

奕世载繁,笃生我皇。日月如照,君临万邦。

万邦伊何,溢南暨北。西被流沙,东渐海泽。

后王君公,布列庶职。南来作镇,御史中丞。

建牙开幕,戎服是膺。山川鬼神,以莫不宁。

备厥百善,蔚以虎变。玄泽旁流,仁风潜扇。

绥静宅心,方隅回面。大火既流,湛以三秋。

甘露泱泱,白云载讴。天锡难老,为国谟谋。

何以比之,仲山吉甫。何以颂之,允文允武。

何以祝之,荣垂万古。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