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鹗感余颡,日暮噪阴樊。
吾衰那复辨,孤吹拂归轩。
吹拂(chuī fú)的意思:轻轻地吹拂,形容风、气等轻柔地吹动。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嵇阮(jī ruǎn)的意思:形容人的才情出众,文采非凡。
穷居(qióng jū)的意思:指生活贫困,居住条件差。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三折(sān zhé)的意思:指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不屈不挠。
山腰(shān yāo)的意思:山腰指山的中部或中间位置。
世故(shì gù)的意思:指人世间的事情经验丰富,圆滑狡诈,善于处世的人。
石门(shí mén)的意思:指固执不改变的态度或观点。
松下(sōng xià)的意思:指高山巍峨,林木茂盛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学术发达的地方。
所适(suǒ shì)的意思:适合于特定的条件或环境。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相与(xiāng yǔ)的意思:相互交往、相互往来。
谢世(xiè shì)的意思:指人去世或物品损毁。
玄言(xuán yán)的意思:指深奥的言辞或晦涩的语言表达。
烟岚(yān lán)的意思:形容山林间烟雾缭绕的景象。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夷落(yí luò)的意思:指国家、地区或个人的衰败、颓废。
中幡(zhōng fān)的意思:指人的心思、志向在中途改变或背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在法华石门的隐居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事的超脱。
首句“穷居谢世故”,开篇即点明诗人远离尘嚣,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接着“久厌夷落喧”进一步强调了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出亦何所适,往往傲石门”,诗人似乎在思考自己的去向,最终选择了与自然为伴,以石门为傲,展现了他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石门在山腰,东西列祇园”,描绘了石门所在的位置和周围环境,山腰之上,东西两侧排列着祇园,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崇崖三折上,苍壁烟岚昏”,通过描写层层叠叠的山崖和被烟雾笼罩的苍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深和朦胧之美。
“松下阒无人,唯有风中幡”,松林之下,寂静无声,只有随风摇曳的幡旗打破了这份宁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联系。
“安得嵇阮流,相与抗玄言”,诗人渴望能与像嵇康、阮籍这样的文人雅士相聚,探讨高深玄妙的学问,表达了他对精神交流的渴望。
“群鹗感余颡,日暮噪阴樊”,群鸟在黄昏时分聚集,发出嘈杂的声音,仿佛是对诗人处境的感慨,暗含了对世态炎凉的讽刺。
“吾衰那复辨,孤吹拂归轩”,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力衰,无法再分辨世事,只能独自吹奏一曲,伴随着归车的行进,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沈辽在法华石门隐居生活中的独特体验和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