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季野见招》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依 韵 和 季 野 见 招 宋 /梅 尧 臣 悲 忧 如 路 去 无 程 ,靖 节 终 朝 酒 自 倾 。苦 苦 来 招 为 醉 伴 ,西 山 不 使 伯 夷 清 。
- 翻译
- 悲伤和忧虑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陶渊明整天饮酒自我排解。
他竭力邀请醉意成为他的伴侣,不让西山的清高如同伯夷那样保持纯洁。
- 注释
- 悲忧:悲伤和忧虑。
程:尽头。
靖节:陶渊明的字,这里指代陶渊明。
终朝:整天。
酒:饮酒。
倾:倒,此处指饮酒。
苦苦:竭力。
招:邀请。
醉伴:醉意的伴侣。
西山:泛指远方的山,可能象征清高或隐逸生活。
伯夷:商朝末年的贤人,以坚守节操著名。
清:清高,纯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季野见招》,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忧情绪。首句“悲忧如路去无程”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愁绪之深重,如同无法尽头的道路,难以摆脱。诗人借用了陶渊明(字靖节)的典故,表示自己如同靖节先生整日借酒浇愁,“靖节终朝酒自倾”,以此寻求暂时的解脱。
次句“苦苦来招为醉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醉酒的依赖,通过“苦苦”二字,传达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他渴望有人陪伴,但又只能求助于醉意,以忘却现实的困扰。
最后一句“西山不使伯夷清”则借用了伯夷的故事,伯夷是商朝末年的孤竹君之子,以高洁自守,后因反对周武王伐纣而饿死于首阳山。诗人说连西山都不愿让伯夷保持那份清高,暗示自己的心境已被世俗的悲忧所玷污,无法像伯夷那样超脱。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愁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那种无奈与苦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