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高吉父六绝·其六》
《和高吉父六绝·其六》全文
宋 / 杜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世事纷纷笑端五云深处高寒

与君便好寻前约,霁月难同俗眼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便好(biàn hǎo)的意思:便利,方便。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高寒(gāo hán)的意思:形容地势高而严寒,也可用来形容心情或气候寒冷的状态。

霁月(jì yuè)的意思:指月亮在晴朗的天空中明亮而清晰的样子。也用来比喻黑暗中出现的光明或困境后的转机。

深处(shēn chù)的意思:指深远的地方或内心深处。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俗眼(sú yǎn)的意思:指世俗的眼光或常人的眼睛。

同俗(tóng sú)的意思:与人俗契合,与世俗相符合。

五云(wǔ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比喻事物的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笑端(xiào duān)的意思:指笑话或讽刺的话语或行为。

眼看(yǎn kàn)的意思:立刻;马上

注释
纷纷:形容事物众多杂乱。
五云:古代神话中的瑞云,象征吉祥。
最高寒:形容极高之处,也暗指清高孤寂。
前约:先前的约定或约定之事。
霁月:雨过天晴后的明月,象征纯洁和高洁。
俗眼:世俗的眼光,带有贬义,指凡夫俗子。
翻译
世间纷扰常常引人发笑,高深的五彩祥云之下更显清冷。
与你相约在这样的佳境,明净如洗的霁月难以被凡俗之眼所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名为《和高吉父六绝(其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情操。

“世事纷纷起笑端”,诗人面对纷扰复杂的世事,能够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看待一切,这种豁达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

“五云深处最高寒”,这里的“五云”指的是远离尘世的高远之地,而“最高寒”则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清寂与孤独。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追求心灵纯净和超脱红尘的愿望。

“与君便好寻前约”,在这里,“与君”指的是诗人想要分享这种境界的人,而“寻前约”则是在时间的流转中寻找曾经许下的承诺或是精神上的契合。这表明了诗人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和期待。

“霁月难同俗眼看”,“霁月”指的是雨后初晴时分的月亮,象征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审美,而“难同俗眼看”则强调了这种情感和审美与常人不同。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强调了他所追求的不仅是外在环境的清净,更是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高洁、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精神自由和个性化审美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杜范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题碧山诗卷

山翁结屋倚空青,猿鹤招呼月里听。

流水落花春寂寂,白云深树昼冥冥。

久知妙法超三昧,仍许离骚赋独醒。

老我尚耽丘壑趣,篮舆儗欲叩松扃。

(0)

用前题别赋一首

骨相虚涵造化机,仙家酒熟许挑携。

青云誓与归华表,白月须同泛碧溪。

兴托箕山心似石,梦随辽海醉如泥。

倾银注玉人堪笑,回首崆峒落日迷。

(0)

借韵二首奉呈贾通判令尊翁先生·其二

年逾七十鬓成霜,甲子从容化日长。

堂上政须夸福寿,人间不必论闲忙。

霜天稻熟鱼烹鲤,雨夜橙香蟹擘黄。

衣彩已闻成乐养,风云有路看飞翔。

(0)

题画送陈驿丞·其二

奎星高照海天涯,万里车书正一家。

黼座云开丹陛近,春风顾插御筵花。

(0)

送王以宁官神木·其二

霜风吹晓过潼关,万迭青青塞上山。

淮海有人西望远,故园时许附书还。

(0)

梅花初月楼歌

吾闻仙人好楼居,乃在阆风之圃玄洲之墟。

云窗雾阁千仞表,青天十二金芙蕖。

风舟不可以径度,安能跨海骑鲸鱼。

新安先生列仙儒,卜居半生茅未诛。

晓携青鹿向烟雾,一径初入千萦纡。

桃源忽向眼中见,风物但是秦人余。

五丁何年斧凿枢,洞户夹立宁平舒。

纷纷过客不敢有,山君守护烦呵嘘。

先生结楼万木杪,迥如丽谯雄且孤。

连峰忽断西南隅,开楼见月蛾眉初。

梅花千树雪,不如飞觞醉月弄花影,炯然身堕白玉壶。

侍郎结发读父书,十年闭楼山不看,一朝征起青云衢,佩玉日向君门趍。

楼前梅花自开落,楼头明月还盈虚。

南窗孤烛照归梦,觉来枕席非吾庐。

且当致身佐唐虞,夔龙岂容混樵渔。

长干美酒熟可沽,梅花如雪覆绿芜。

神州月色天下殊,何用区区怀故都。

花间卧月红?毹,人生花月何处无。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