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晓入龙华访憨山上人不遇》
《晓入龙华访憨山上人不遇》全文
明 / 杨起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闻说憨公到宝林朝来乘兴相寻

田间雪积平如掌,寺里钟稀寂似心。

炉爇旃檀香细细,园开祇树字沉沉

由来此法应无住不见归义更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林(bǎo lín)的意思:指珍贵的树木丛生的地方,也比喻出产名贵的物品的地方。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朝来(zhāo lái)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变好或发展的趋势。

沉沉(chén chén)的意思:非常沉重、深沉

乘兴(chéng xìng)的意思:抓住机会,趁着兴头做某事。

更深(gēng shēn)的意思:更加深入或更加深厚。

归义(guī yì)的意思:指事物回到本来的状态或位置。

檀香(tán xiāng)的意思:指品德高尚、崇高的人或事物。

田间(tián jiān)的意思:指在田地中间,表示在田间农作。

闻说(wén shuō)的意思:听说;听闻

无住(wú zhù)的意思:指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栖身之处。

细细(xì xì)的意思:非常细小、细致入微、详细。

相寻(xiāng xún)的意思:相互寻找、相互追寻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旃檀(zhān tá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威风凛凛,也可形容事物的色彩华丽、光彩夺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探访憨公禅师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句“闻说憨公到宝林”,透露出对憨公禅师的尊敬与期待。接着,“朝来乘兴一相寻”表达了诗人充满兴致地前往拜访的心情。

“田间雪积平如掌,寺里钟稀寂似心”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田间的雪景比作平坦的掌心,形象地描绘了雪景的纯净与宁静;而“寺里钟稀”则衬托出寺庙的寂静,仿佛连钟声都显得格外悠远,营造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炉爇旃檀香细细,园开祇树字沉沉”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氛围,炉中燃烧的旃檀香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园中开放的祇树(佛祖成道之地)象征着佛法的深邃与庄严,整个画面充满了宗教的神圣感。

最后,“由来此法应无住,不见空归义更深”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与感悟。禅宗讲究“无住生心”,即在一切现象中寻找不变的真理,而不被现象所束缚。诗人虽未见憨公,但通过这次探访,内心得到了更深的启发与领悟,体现了佛教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与寺庙的和谐景象,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杨起元
朝代:明

(1547—1599)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猜你喜欢

六子诗六子者皆当世名士也予以不类得承契纳辅志励益者多矣病归值秋寤叹中夜有怀良友作六子诗

王君青云姿,志岂屑丘壑。

名家出杜鄂,少日游宛洛。

奋身匹文鹓,战羽巢鸾阁。

兴文烛雕龙,挥翰凌玄鹤。

雅志在四海,随时偃经略。

驰情继谢眺,日晏吟红药。

(0)

雨中海棠

怜花常欲报花安,醉眼冥冥两自看。

朵朵胭脂深更湿,杯杯竹叶满须乾。

等閒细片休轻落,率尔春风且恁寒。

朝为行云暮仍雨,凌波独立汝应难。

(0)

癸卯立春日寄陆时敏

五载蓝袍触暗尘,梅花风起又新春。

漫怜司马长多病,自说莱芜已惯贫。

经雪松篁犹在眼,弄晴禽鸟渐宜人。

风光此日催诗梦,已入芳洲采绿蘋。

(0)

晓枕再和·其二

外生即非死,胡为乐久生。

去来大化内,俗眼未分明。

我寿元无极,君才亦太清。

五峰南斗上,何日踏歌行。

(0)

对菊·其一

淅淅西风至,为秋未有涯。

江边聊一醉,信手得黄花。

(0)

送乡友李原善南还

客里思乡正惆怅,故人忽自乡山来。

入门相见惊且喜,便问何日离苏台。

来时老亲曾否见,容颜比旧谁强健。

小弟真能养志无,交游孰肯常相念。

君言亲健思我归,难弟孝养真无违。

乡闾月旦论人物,数我情好而今稀。

我闻君言泪如注,旋开书屋留君住。

悲尽欢生索酒来,与君痛饮愁君去。

可怜住此未经旬,莺花看遍皇都春。

促装南行留不得,题诗送别偏伤神。

故乡到日春应尽,高堂烦报平安信。

乡人问我情何如,梦绕江南几多恨。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