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其三》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其三》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七均无声五和常主淡。

芸芸观此归,一德真滥

梦临秋江水鱼虾窥瞰

明月无心,谁令作寒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常主(cháng zhǔ)的意思:指常常出现的主要人物或事物。

寒鉴(hán jiàn)的意思:从寒冷的经历中得到教训或警示。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窥瞰(kuī kàn)的意思:暗中观察,偷偷窥视。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七均(qī jūn)的意思:平均分配或分摊

五和(wǔ hé)的意思:五个和谐的元素或因素相互结合,形成和谐的整体。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一德(yī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

鱼虾(yú xiā)的意思:指小鱼小虾之害,也指微不足道的问题或麻烦。

芸芸(yún yún)的意思:众多、繁杂、众多而杂乱。

真滥(zhēn làn)的意思:形容事物的质量非常差,非常低劣。

翻译
七均师的教诲悄然无声,五和之道常以平淡为主。
芸芸众生以此回归,一德贯穿真理与俗世。
在秋江梦境中,鱼虾躲避着窥视的目光。
明亮的月亮本无心,是谁让它成为寒冷的镜子。
注释
七均师:指代某种教诲或智慧的象征。
无声:形容教诲深沉而不显于表面。
五和:可能指五行调和或某种哲学理念。
常主淡:常常倡导平淡无华的生活态度。
芸芸:众多的样子,形容人群。
一德:统一的道德观念或原则。
真滥:真理与世俗的混合。
梦临:入梦来到。
窥瞰:偷看,窥视。
明月:明亮的月亮。
寒鉴:寒冷的镜子,比喻清冷无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邢惇夫秋怀十首(其三)》。诗中,黄庭坚以“七均师无声”和“五和常主淡”起笔,寓言音乐的和谐与自然的清淡,暗示了诗人追求心境的宁静和淡泊。接下来,“芸芸观此归,一德贯真滥”表达了对世间纷繁的超脱态度,认为只有坚守真我,才能在复杂世事中保持纯粹。

“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描绘出梦境中的宁静景象,鱼虾避开诗人的视线,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幽。最后两句“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鉴”,以明月自比,表达出诗人无意间成为他人审视内心冷峻的镜子,流露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哲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景和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品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沉思。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共内人夜坐守岁诗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0)

玉阶

玉阶一叶梧桐下,落尽红莲冷香树。

银河皎洁无纤云,辘轳金井寒泉泻。

惊秋鹦鹉倦无言,微霜昨夜凝鸳瓦。

绣帏风静炉烟袅,瑶瑟湘灵韵斯杳。

洞庭水满衡岳高,归梦池塘有青草。

大椿轮囷竦卷阿,棣萼花开月圆好。

安得神仙驻景方,世免别离人不老。

(0)

答陈校理寻花已落之作

君来春去不相期,空有新愁绕旧枝。

总得花看能几日,最难留惜是芳时。

(0)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0)

与晦庵先生同宿清虚庵

幽斋共坐论功夫,借问先生识此无。

悟得此中真妙诀,人间始信有仙壶。

(0)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雠。

避雠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