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曾禊洛,不召野人随。
《陪乔职方泛舟之三门谒禹祠》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浪(bō l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起伏不定、连续不断的状况。
城里(chéng lǐ)的意思:城市内部;城市中心
发日(fā rì)的意思:发出光亮,形容光线明亮。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两院(liǎng yuàn)的意思:指两个机构或团体,通常指国家的两个重要机构或团体。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棠树(táng shù)的意思:指受人爱戴、受人尊敬的人。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柘枝(zhè zhī)的意思:指人品恶劣,行为不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乔职方泛舟东行,前往三门拜谒大禹祠的场景。首句“波浪溅旌旗”以动态的视觉形象展示了舟行于江面,旌旗在波涛中翻飞的壮丽景象。接下来,“东浮谒禹祠”点明了此行的目的,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敬仰。
“千秋花发日”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悠久,每当花开之时,仿佛能感受到大禹精神的永恒。诗人提及“两院狱空时”,寓意社会安宁,法律公正,暗含着对盛世的期盼和赞美。
“城里闲棠树,船中舞柘枝”通过描绘城中的棠树悠闲自得,以及舟中人们欢快地舞蹈,展现了旅途中的轻松愉悦气氛。最后,诗人提到晋公当年曾在洛水边举行修禊之典,但并未邀请民间百姓一同参与,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或对简朴民风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事,既描绘了旅程的风光,又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