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怀 终 南 僧 唐 /齐 己 扰 扰 一 京 尘 ,何 门 是 了 因 。万 重 千 叠 嶂 ,一 去 不 来 人 。鸟 道 春 残 雪 ,萝 龛 昼 定 身 。寥 寥 石 窗 外 ,天 籁 动 衣 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来(bù lái)的意思:不来表示不到、不来参加或不来实现某种行动或结果。
残雪(cán xuě)的意思:指残余的雪,比喻事物的残余或遗留。
春残(chūn cán)的意思:指春天快要结束,残余的春意。
叠嶂(dié zhàng)的意思: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绝。
京尘(jīng chén)的意思:指京城的尘埃,比喻名利繁华、权势富贵的世俗之事。
来人(lái rén)的意思:指需要帮助或支援时,呼唤他人前来。
寥寥(liáo l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非常稀少。
鸟道(niǎo dào)的意思:鸟道是指鸟类经常飞过的路径,比喻人们经常走的道路或者常去的地方。
千叠(qiān dié)的意思:形容纸张、布料等叠加成千上万层的样子。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石窗(shí chuāng)的意思:指窗户的框架,比喻事物的形状或结构。
天籁(tiān lài)的意思:指非常美妙动听的声音或音乐。
衣巾(yī jīn)的意思:指衣带和巾帕,比喻亲密的关系。
- 翻译
- 在繁华喧嚣的京城中,哪里才是了却尘缘的入口。
层峦叠嶂重重千山,一旦离开便不再回来的人。
鸟儿飞过的山道上残留着春日的雪,简陋的山中小屋中,静坐修行,身心安定。
空旷的石窗之外,自然的声音轻轻摇动着衣襟。
- 注释
- 扰扰:形容繁华喧嚣的样子。
一京尘:指京城中的尘世纷扰。
了因:了结缘分或原因,这里指摆脱世俗困扰。
万重千叠嶂:形容山峦重重叠叠,非常多。
一去不来人:指离开世俗生活,隐居山林,不再返回的人。
鸟道:险峻难行的山间小路,只有鸟儿才能飞过。
春残雪:春天即将过去时还残留的雪。
萝龛:用藤萝等搭建的小屋,常指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昼定身:白天静坐入定,修身养性。
寥寥:空旷、寂静的样子。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遥远寺庙的怀念之情。"扰扰一京尘",用"扰扰"来形容尘土飞扬,表现了长时间未能回到心中所牵挂的地方。"何门是了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寺庙的向往和寻找的无奈。
接着,"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通过层层叠嶂的山峦,形象地描绘出归途的艰难与心路的崎岖。诗人一旦离开,就如同过客,不复再回,这种情感表达了对某个地方或某段时光无法忘怀的情愫。
"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鸟儿在春天融雪之后的声音,以及诗人隐居于深山中的情景,传达了时间流逝和个人寂寞的心境。"寥寥石窗外,天籁动衣巾"中,“寥寥”形容窗外的风景或声音稀少而有致,这里的“天籁”可能指的是山谷间回响的钟声,或是自然界中的某种神秘之音,它能触动诗人的内心,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终南山中僧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佛法和精神家园的向往。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每个字句都承载着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童丱须知.祭祀篇
文王御家邦,风化必自迩。
采繁夫人职,专言奉祭祀。
洪惟祖先心,贵得贤后嗣。
匪取一时孝,觊其能事死。
盖自平生来,功行勤积累。
防范不敢违,贻厥作基址。
子孙洎有室,懵不知此理。
燕饮恣欢谑,口腹纵奢靡。
霜降雨露濡,怆惕昧所履。
故其临祭时,倦色成跛倚。
酣歌或笑呼,愤怒或笞捶。
不恤祭如在,大似不得已。
祖先必吐之,岂复锡繁祉。
我劝世间人,于此莫轻视。
春秋祭享间,斋戒先恭己。
忧思动哀慕,虔谨具芳美。
时物堪荐新,当如奉甘旨。
饾饤乎自供,焉可使奴婢。
扫除蠲秽杂,涤灌去尘滓。
馨香出釜甑,滋味登簠簋。
勿为贫故约,勿为富故侈。
丰俭或有常,不可变其轨。
以此奉吾先,神灵必欢喜。
绵绵百世后,馀庆何能弭。
《童丱须知.祭祀篇》【宋·史浩】文王御家邦,风化必自迩。采繁夫人职,专言奉祭祀。洪惟祖先心,贵得贤后嗣。匪取一时孝,觊其能事死。盖自平生来,功行勤积累。防范不敢违,贻厥作基址。子孙洎有室,懵不知此理。燕饮恣欢谑,口腹纵奢靡。霜降雨露濡,怆惕昧所履。故其临祭时,倦色成跛倚。酣歌或笑呼,愤怒或笞捶。不恤祭如在,大似不得已。祖先必吐之,岂复锡繁祉。我劝世间人,于此莫轻视。春秋祭享间,斋戒先恭己。忧思动哀慕,虔谨具芳美。时物堪荐新,当如奉甘旨。饾饤乎自供,焉可使奴婢。扫除蠲秽杂,涤灌去尘滓。馨香出釜甑,滋味登簠簋。勿为贫故约,勿为富故侈。丰俭或有常,不可变其轨。以此奉吾先,神灵必欢喜。绵绵百世后,馀庆何能弭。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167c6d394e9bd8198.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