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岐 州 安 西 门 唐 /吴 融 安 西 门 外 彻 安 西 ,一 百 年 前 断 鼓 鼙 。犬 解 人 歌 曾 入 唱 ,马 称 龙 子 几 来 嘶 。自 从 辽 水 烟 尘 起 ,更 到 涂 山 道 路 迷 。今 日 登 临 须 下 泪 ,行 人 无 个 草 萋 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鼓鼙(gǔ pí)的意思:指鼓声和鼓点,形容喧闹热闹的景象。
解人(jiě rén)的意思:指对人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龙子(lóng zǐ)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萋萋(qī qī)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荣的样子。
山道(shān dào)的意思:山间的小道,也指行路艰难。
水烟(shuǐ yān)的意思:指烟雾腾腾,如水一般弥漫。
涂山(tú shān)的意思:形容文笔或书法极其拙劣,毫无艺术价值。
无个(wú gè)的意思:没有个体,没有个别的。
西门(xī mén)的意思:指有权有势的人,也指有背景、关系广的人。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烟尘(yān chén)的意思:指烟雾和尘土,也比喻战争、纷争等带来的烟尘扰乱的景象。
一百(yī bǎi)的意思:形容程度非常高,极其之多。
自从(zì cóng)的意思:自从表示一个事件或情况开始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 翻译
- 安西城门外直达安西的路途,百年前战鼓声已中断不再响起。
狗学会了人的歌声曾被带入歌唱,骏马被誉为龙子时常在此嘶鸣。
自从辽水那边战乱烽烟四起,再到涂山之路也让人迷失方向。
今天登高望远不禁泪流满面,路上却连一个行人都没有,只见野草茂盛一片荒凉。
- 注释
- 安西门外:指长安城西门外,安西为地名,此指边疆地区。
彻安西:直达安西,形容路途遥远。
鼓鼙:古代军中用的大鼓,这里代指战争。
犬解人歌:狗能理解并模仿人唱歌,形容生活安逸,宠物也能学人娱乐。
入唱:被带入歌唱的场合。
马称龙子:比喻骏马如同龙子一样珍贵。
嘶:马的叫声。
辽水:泛指东北地区的河流,这里代指北方边境地区。
烟尘起:战争或战乱的象征。
涂山:地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个战略要地,这里代表远方或难以到达的地方。
道路迷:道路使人迷失,比喻局势混乱或旅途艰难。
登临:登高望远。
下泪:流泪,表达哀伤之情。
行人:过路的行人。
草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荒凉或人迹罕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感慨。开篇“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两句,通过对安西门外古战场的描绘,传递出一股沉郁的历史气息,"断鼓鼙"隐含着战争的凄凉与往昔的辉煌。
接着,“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两句,则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抒写了边塞生活的荒凉和历史变迁。"犬解人歌"可能暗示着边疆地区的人们与自然共存的情形,而"马称龙子"则是对古代英雄事迹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怀念。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感和历史的迷离感。"辽水"和"涂山"都是地名,通过这两个地点的提及,诗人展现了一种空间上的广阔与时间上的久远。
最后,“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两句,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这一景象引发了对过去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深刻反思,从而落泪。"行人无个草萋萋"则表达了边塞之地生命力的脆弱和历史遗迹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沉而又苍凉的边塞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于飞乐·其一和太守曹子方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送秋来、双桧寒阴。
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
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为诗翁、露冷风清。
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
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