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渺川云断,林孤甸色回。
《九日登仁寿寺后山》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廷陈在明朝九月九日重阳节时,与朋友一同登临仁寿寺后山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首句“九日携朋出”,点明了时间与活动,诗人与友人在重阳佳节一同出游,透露出节日的欢乐气氛。接着“花宫背郭开”一句,以“花宫”形容寺庙,形象地展现了寺庙周围鲜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景象,与“背郭”相对,暗示了寺庙远离尘嚣,隐于自然之中。
“藉兰坐香岫,扪棘临高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登山的过程。诗人坐在散发着兰花香气的山峰上,手触攀爬的荆棘,既体现了登山的艰辛,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亲近与欣赏。通过“香岫”与“棘临”的对比,营造了一种既清新又略带挑战的氛围。
“雁渺川云断,林孤甸色回”则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大雁远去,云雾缭绕,川流不息,林木稀疏,甸色回转,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辽阔而静谧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最后,“悲秋亦楚客,作赋岂吾才”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的感慨。作为“楚客”,诗人或许想起了古代楚国的文人墨客,他们在秋天常常抒发忧郁之情。然而,面对如此美景,诗人自谦地认为自己并非擅长作赋之人,难以完全表达出眼前的景色之美。这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谦逊,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登高赏景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个人情感的反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日潜溪寓居
众山围四合,月色到门迟。
石面和云坐,花根带土移。
竹斜当径笋,松斫逼楼枝。
正抱流年恨,芳春不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