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听(bù tīng)的意思:不听指的是不听从劝告或建议,不接受教导。
斥堠(chì hòu)的意思:斥责、指责。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帝京(dì jīng)的意思:指帝王的京都,也泛指皇帝的宫殿。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今来(jīn lái)的意思:指现在、近来的时候。
来春(lái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到来或春季的来临。
去岁(qù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
沙碛(shā qì)的意思:指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地。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战后(zhàn hòu)的意思:指某个事件或时期发生在战争结束后的情况。
征战(zhēng zhàn)的意思:指战争或军事行动中的征服和战斗。
- 鉴赏
这首《春日再登鸡鸣山》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描绘了诗人再次攀登鸡鸣山时所见的春日景象与内心感受。
首句“去岁寒仍夜,今来春且晴”,对比去年寒冷的冬夜与今年温暖的春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去年的冬夜寒冷而漫长,而今年的春天则带来了温暖的阳光,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接着,“再登谙道路,高眺转分明”描述了诗人再次攀登山峰,对周围环境更加熟悉,视野也更为开阔。这里的“谙道路”不仅指对山路的熟悉,也暗含了对人生道路的领悟,即随着经历的积累,对世界的认知会更加深刻。
“斥堠通沙碛,山川拥帝京”两句,通过描绘辽阔的沙漠与壮丽的山川,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壮丽。同时,“斥堠”一词,原指古代用于瞭望敌情的烽火台,这里借指山川之间的连通,象征着国家疆域的广阔和统一。
最后,“祗怜征战后,不听有鸡鸣”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之后,人们更珍惜和平的生活,希望不再听到战争的号角,而是能听到鸡鸣声,象征着生活的安宁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经历的感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历史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