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芦五绝句·其二》
《长芦五绝句·其二》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扁舟出国门东,烦暑端如坐甑中。

一雨一凉皆可喜,只嗔三日打头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出国(chū guó)的意思:离开国家境内,前往外国。

打头(dǎ tóu)的意思:指在一系列事物或行动中,排在最前面,起带头作用。

端如(duān rú)的意思:形容言辞严肃,态度庄重,举止端正。

烦暑(fán shǔ)的意思:烦闷的夏天。

国门(guó mén)的意思:指国家的边境或国界。

可喜(kě xǐ)的意思:令人欣喜、值得庆贺。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头风(tóu fēng)的意思:指在某个群体中排名第一,引领潮流,成为风向标。

一雨(yī yǔ)的意思:指一场雨,也可引申为一次变革或一次重大事件。

打头风(dǎ tóu fēng)的意思:指在行进中的车船等物体前面, 迎着风行驶,也可用来比喻在某一事物发展的初期,冲在前面,引领潮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扁舟出门远行时的夏日景象。"扁舟昨出国门东"一句,设置了诗歌的情境,国门东即是离开国都之东的方向,扁舟则是一种平底小船,常用于内河航行。"烦暑端如坐甑中"形象地表达了炎热夏日的感觉,如同坐在蒸笼中一样炙热难耐。

接着,"一雨一凉皆可喜"表明诗人对即将到来的雨水和随之而来的凉意感到欣慰,因为它们能带来一丝清凉,缓解酷暑。最后一句"只嗔三日打头风"则流露出一种不满的情绪,对连续三天的暴风骤雨表示出不悦,因它可能破坏了行程,也可能给生活带来了不便。

诗人通过对比和反衬,巧妙地展现了夏季气候多变与个人情感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结。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旅途中的种种感受的生动描绘。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读书四首·其一

黄卷中人最起予,病来相对却成疏。

新凉试傍青灯看,犹有飞蚊小未除。

(0)

寄蒋世范

知命灰心况宠名,故求穷僻守孤城。

举头但对青山色,近听唯闻绿水声。

(0)

四贤古风寿帅阃.赤松子

古之得道士,住世讵可期。

吾观赤松子,宛在神农时。

随飙欻上下,分职为雨师。

炎皇女得仙,驭气常追随。

帝降以逮王,嬴氏接苍姬。

更革非一代,隐见不可知。

赤精制六合,子房定王基。

功成应天道,挺身往从之。

名列太玄童,玉女如婴儿。

愿言踵高躅,寿命一如斯。

(0)

前日以诗赠贾麟进士继蒙和答而杨蟠从事亦随次元韵鄙思不休辄复自和二篇·其二

爱君气干霜松老,一见相投许肝脑。

岂同世上秋叶交,不及岁寒如电扫。

有才无命三十强,寂寞吟斋膝长抱。

愁来遍踏公卿门,绽褐不缝谁改造。

文章直吐元化胚,天朴岂须施斧藻。

长篇下笔纵立成,一字未曾伤草草。

辞源奔注吞众人,有似惊潮没孤岛。

善君取友论片能,不学常情求百好。

琢磨六艺相与游,我愧性灵昏椹枣。

平湖绿净时招邀,烂熳清尊为君倒。

客涂见月凡几圆,倦马声饥奴色槁。

路傍甲第欺儒冠,奴厌腥肥马馀藁。

我疑造物偏膏粱,富贵何缘悭有道。

贯糜巨室君空囊,朱紫摩肩君衣皂。

大鹏宁合安寻常,怒翼天池终刷澡。

功名岂必收目前,两鬓未银犹得早。

颜彭骨朽千万年,漫与后人论寿夭。

君其努力攀青云,盛醉春风酿香稻。

(0)

途中寄纯甫

诸友分携地,重阳欲近天。

共谁搴菊蕊,独立忆梅仙。

对饮乖今日,伤离似去年。

佳山足吟赏,应自有新篇。

(0)

离东坡后寄题义师上方

山水东阳富,僧居更翠微。

晴峰露秋骨,古树减烟围。

啼鸟远相应,孤蜂闲自归。

予生秉幽尚,梦想在禅扉。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