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华亭旅次》
《华亭旅次》全文
明 / 王鸣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作客云间还几日,偏于节物踟蹰

一枝斑竹能思楚,半尺银鲈可住吴。

避老长年破镜,算归终日秣神驹。

预愁度岭无他事,只是西风白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须(bái xū)的意思:指年老的人。

斑竹(bān zhú)的意思:指有斑纹的竹子,比喻人的品质或能力有所不同。

长年(cháng nián)的意思:长时间、很久的年头

踟蹰(chí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定

归终(guī zhōng)的意思:指人死后归于终结,也用来形容事物走到最后,不再变动。

节物(jié wù)的意思:指节约使用物品,不浪费。

破镜(pò jìng)的意思:指事物已经破碎,无法恢复原状。

无他(wú tā)的意思:没有其他;没有别的。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预愁(yù chóu)的意思:预先担心或忧虑。

云间(yún jiān)的意思:指高山之间的云雾弥漫,形容风景优美、宜人。

只是(zhǐ shì)的意思:仅仅,只不过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作客(zuò kè)的意思:在他人家中作客,暂时寄居。

鉴赏

这首诗《华亭旅次》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鸣雷所作,描绘了诗人作为客居者在云间(今上海松江)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季节变换和地方风物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时间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作客云间还几日,偏于节物感踟蹰”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客居者,并以“云间”这一地名暗示了其所在之地的高远与超脱。同时,“节物”二字引出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感知,而“感踟蹰”则透露出诗人面对自然更迭时内心的复杂情绪。

颔联“一枝斑竹能思楚,半尺银鲈可住吴”运用了典故,斑竹(湘妃竹)与楚地相关,银鲈则是吴地的特产。这两句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异乡生活的适应。斑竹的联想让人想起楚地的美丽与哀愁,而银鲈则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富饶。

颈联“避老长年封破镜,算归终日秣神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避老长年封破镜”可能暗喻诗人试图逃避岁月的无情,但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挡,如同破碎的镜子无法复原。后一句“算归终日秣神驹”则表达了对回归故土的渴望,但实际行动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实现,如同精心照料的骏马,却只能在心中驰骋。

尾联“预愁度岭无他事,只是西风吹白须”收束全诗,诗人预感到即使回到故乡,也难免会面对岁月的无情,西风不仅吹动着自然界的万物,也吹白了诗人的鬓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作者介绍

王鸣雷
朝代:明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字东村,又字震生。明诸生。有《空雪楼集》。
猜你喜欢

秋怀回文

寒烟淡点乱山青,眺远伤怀老渤溟。

湍急落声风拂树,雁飞涵影渌开萍。

干侵冷月宵吟苦,壁诉哀蛩暮酒醒。

残调古琴横竹石,兰芳叹寂伫孤亭。

(0)

次韵夜过六盘山

初月上银盘,登高夜倍寒。

谷风肌粟慄,山露鬓珠团。

身为微名苦,心应老病酸。

秦程良不易,蜀道浪惊难。

(0)

祭祖乐章三首·其三终献

宗人来止,其萃如云。祖考视之,其初一人。

分形连气,有百其身。孰谓同宗,可不同心。

愿言不昧,祖考如临。岁时休享,常我顾歆。

(0)

春日出城

绿草缘堤杨柳疏,池添新水下鸥凫。

城中修筑池边汲,行看城头过辘轳。

(0)

刑部狱官致仕乞赠

坐横膝上素琴,出跨山南黄犊。

许丞既老能归,陶令长贫自足。

(0)

望江南.晚步

随意步,芒屦破苍苔。

半壁雨收残日去,满江风送晚潮来。此景亦悠哉。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