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七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昙贲所作的《颂古二十七首》中的第三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哲理思考。"六月上伏"指的是农历六月的初伏时节,天气炎热;"八月中秋"则是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象征着丰收与团圆。"人平不语"暗喻人在平静或平凡时往往少言寡语,寓意人应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水平不流"则描绘了水面在静止状态下不会随意流动,象征着事物应顺应自然,静待时机。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寓含了人生的处世智慧,即在喧嚣与宁静中找到平衡,适时沉默,顺应自然规律。这种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表达方式,体现了禅宗诗歌的特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范景仁紫微见过亦谒不遇道上逢之
朝游翔凤池,暮直中书省。
无由见颜色,况乃当畏景。
退朝八月朔,因得修造请。
高闳一何新,未归闾巷静。
版刺留姓名,不遑伫轩屏。
驱马返我庐,道逢驺从整。
敛辔莫敢行,顾望立俄顷。
还家稚子言,有车来炳炳。
传是紫微人,将回犹引领。
如何互相乖,徒自想形影。
更待秋风高,缓步时往省。
依韵和通判把菊有寄
湖边草树多,蠹叶已少色。
唯菊不畏霜,淡艳如有德。
自与兰并生,非因人所植。
爱贵曾未厌,秋日短苦逼。
朋好各相望,采持空叹息。
临杯不能饮,对案不能食。
借问君何忧,节物感人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