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砧欲断处,哀角未吹前。
我亦离群者,闻之夜不眠。
这首元代张翥的《雁声》描绘了一幅秋夜孤雁南飞的画面。"嘹嘹数雁度",寥寥几声雁鸣穿越长空,显得孤独而悠远。"流响一凄然",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带给人深深的哀愁。接着,诗人通过"半落淮南雨"和"遥沉海上天",暗示了雁儿在风雨中艰难前行,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天际。
"疏砧欲断处,哀角未吹前",远处的砧声断断续续,仿佛与雁声交织成一种悲凉的旋律,而战角的哀鸣尚未响起,更增添了寂寥气氛。最后,诗人以"我亦离群者,闻之夜不眠"自况,表达了对离群生活的共鸣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令人感同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雁鸣的凄美意境,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情感寄托。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
七十古来稀。
藕花雨湿前胡夜,桂枝风澹小山时。
怎消除,须[歹带]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
也莫向、柳边孤负月。
闲过了,总成痴。
种花事业无人问,对花情味只天知。
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
搴木末。
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
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
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
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
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
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