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雨》
《暮雨》全文
元 / 袁士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山北寒云去复还黄昏院落珊珊

数声捎入芭蕉上,不道愁人倚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芭蕉(bā jiāo)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艰苦,但品德高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愁人(chóu rén)的意思:令人忧虑、令人烦恼的事物或情况。

复还(fù huán)的意思:还回去,归还。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珊珊(shān shān)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美丽、娇媚。

山北(shān běi)的意思:指山的北面或者北方。

倚阑(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门框上看风景或观察外面的情况。

院落(yuàn luò)的意思:指庭院、院子的意思。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士元的《暮雨》,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富有情感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傍晚时分山北寒云的动态与黄昏院落中细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山北寒云去复还”,以动态的云彩起笔,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既有自然界的流转,也有人物内心情感的波动。寒云的“去复还”不仅描绘了云层的移动,也隐喻了时间的循环往复,以及事物变化中的不变。

次句“黄昏院落雨珊珊”,将视角转向了具体的场景——黄昏时分的庭院,细雨绵绵。这里,“黄昏”与“雨”两个意象相辅相成,既渲染了时间的特定氛围,又强化了环境的阴冷与湿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显孤寂的画面。

第三句“数声捎入芭蕉上”,通过“数声”和“芭蕉”这两个元素,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雨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不仅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这一细节处理,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雨滴与叶片接触的声音,感受到雨夜的静谧与深沉。

最后一句“不道愁人独倚阑”,点明了诗人的存在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这里的“愁人”既是诗人自指,也代表了所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孤独和忧愁的人。通过“独倚阑”的动作,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之上,表达了在自然面前人类情感的微小与复杂,以及对孤独与忧愁的深刻体验。

整体而言,《暮雨》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情感的细腻捕捉。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是元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介绍

袁士元
朝代:元   字:彦章   号:菊村学者   籍贯:庆元路鄞县

庆元路鄞县人,字彦章,号菊村学者。幼嗜学,性至孝。以荐授鄞学教谕,调西湖书院山长,改鄮山,迁平江路学教授。后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不就。有《书林外集》。
猜你喜欢

十月辞

美人坐处生阳春,芙蓉牡丹联绣裀。

沉香火暖然乌银,暖光吼出红麒麟。

胆瓶满贮波寒绿,小插疏梅半梢玉。

莲叶漏沉犹未眠,翠被薰烟惹兰馥。

(0)

六月辞

银塘花发红云满,南风吹香遍宫馆。

舞衣上绣双鸳鸯,绿珠小娘捧冰碗。

簟纹细织湘波寒,碧纱如烟作帐宽。

水晶帘垂体生栗,不识人间有三伏。

(0)

题画二绝句·其二

老翁居处不胜幽,无数青山在屋头。

客至便分云半席,坐看落日大江流。

(0)

自濠抵邳杂诗四首·其四

红白花开宿莽间,长亭小店接村湾。

行人未识邳州路,马首先看虹见山。

(0)

自濠抵邳杂诗四首·其一

暖日轻风古道傍,平原宿草正茫茫。

过桥驿听津亭鼓,隔水船窥估客樯。

圯下无人邀孺子,小山有赋忆淮王。

细思楚汉争雄日,此地今馀几战场。

(0)

将及凤阳奉怀南涧公子二首·其二

去时杨柳线藏烟,归日梅花雪满天。

北镇山川行处别,东夷鼓角听来便。

青年从事惭孙楚,白首穷经慕伏虔。

喜得重过南涧曲,欲分淮水洗鞍鞯。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