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岂在好,得酒还独倾。
公卿闻羡人,我何羡公卿?
百感(bǎi gǎn)的意思:形容心情复杂,感慨万千。
杜甫(dù fǔ)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文采斐然。
公卿(gōng qīng)的意思:指官员,特指高级官员。
忽忽(hū hū)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轻松自在。
乞食(qǐ shí)的意思:指以乞讨为生,靠向别人讨要食物来维持生计。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无成(wú chéng)的意思:指没有成就、没有成就的人。
依人(yī rén)的意思:指一个人完全依赖另一个人,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吟诗(yín shī)的意思:吟咏诗词。
阅世(yuè shì)的意思:阅读世间万象,了解人生百态。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此诗出自清代诗人宋湘之手,名为《杂诗四首(其三)》。宋湘以深沉的笔触,抒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与反思。
首句“阅世四十年,忽忽叹无成”,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历经四十年岁月,却感叹于自己一事无成的无奈与感慨。这不仅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总结,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接着,“人苦不自知,百感戕其生”两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人们往往在痛苦中迷失自我,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侵蚀着生命的力量。这里,诗人不仅在反思自己的经历,也在探讨人类普遍的情感困境。
“陶潜犹乞食,杜甫尚依人”引用了两位古代诗人的故事,以此来映射出即便是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文人,也难逃生活困顿的命运。陶潜虽隐居田园,但仍需乞食度日;杜甫颠沛流离,不得不依附他人。这两句话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也是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洞察。
“吟诗岂在好,得酒还独倾”则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与个人情感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诗歌并非单纯为了追求美好,而是在孤独中寻找慰藉,借酒浇愁,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独特理解。
最后,“公卿闻羡人,我何羡公卿?”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淡然态度。他并不羡慕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僚,而是更愿意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真正价值的深刻认识。
综上所述,《杂诗四首(其三)》通过深邃的思考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艺术、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了解清代文人心态和审美趣味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