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十 六 夜 玩 月 唐 /杜 甫 旧 挹 金 波 爽 ,皆 传 玉 露 秋 。关 山 随 地 阔 ,河 汉 近 人 流 。谷 口 樵 归 唱 ,孤 城 笛 起 愁 。巴 童 浑 不 寝 ,半 夜 有 行 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童(bā tóng)的意思:指小孩子的样子或行为像成人一样,成熟、稳重。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谷口(gǔ kǒu)的意思:指山谷的出口或河流的入口。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关山(guān shān)的意思:指困难重重的局面或艰险险阻的环境。
河汉(hé hàn)的意思:指银河,也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距离。
金波(jīn bō)的意思:指金色的波浪,比喻光辉灿烂的景象或壮丽的气势。
近人(jìn rén)的意思:接近人群,与人为善,待人友好。
人流(rén liú)的意思:形容人群拥挤,人多如山海。
随地(suí dì)的意思:随意地、随处地
行舟(xíng zhōu)的意思:指人生旅途中努力向前的行动。
有行(yǒu xíng)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干、有作为。
玉露(yù lù)的意思:指晶莹剔透的露水,比喻美好清新的事物。
- 注释
- 挹:取。
金波,月光。
玉露:白露之美词。
河汉:银河。
近人者以地势之高。
谷口樵(qiáo)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川东乡音年。
浑,全。
- 翻译
- 十六的夜晚月光皎洁明亮,似金波可舀,让人爽目怡悦,月光照耀下秋露似玉般浓郁可人。
关山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也仿佛开阔了许多,站在山上仿佛银河就流在脚畔,星辰与我共饮。
远处,樵夫唱着歌伴月而归,思乡的战士吹响的萧索笛声缓缓从城楼上飘逸出来。
孩童们却不懂这些淡淡的乡愁,嬉戏打闹,乐不思蜀,半夜还在河上行船游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邃的情感画面。开篇“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两句,以旧时的河流比喻时间的流逝,同时赋予季节以清新洁净的特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两句,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使读者感受到广阔的空间和深远的意境。其中,“关山”常象征边塞与遥远,“河汉”则指长江与银河,这些意象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通达宇宙的境界。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两句,通过对农夫晚归时的歌声和孤城中传来的笛声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这里的“谷口”和“孤城”都营造出一种边远与寂寞的氛围,而“樵归唱”与“笛起愁”则是对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
最后,“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两句,通过描写夜晚河上的舟船和水上生活的忙碌,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无惧黑暗的情景。这里“巴童”可能指的是生活在巴蜀一带的人们,“浑不寝”则表明他们的生活习性与常人不同,而“半夜有行舟”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不安分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龙吟 庶齐老学丛谈卷中
几番冷笑三闾,算来枉向江心堕。
和光混俗,随机达变,有何不可。
清浊从他,醉醒由己,分明识破。
待用时即进,舍时便退,虽无福,亦无祸。
你试回头觑我。
怕不待峥嵘则个。
功名半纸,风波千丈,图个甚麽。
云栈扬鞭,海涛摇棹,争如闲坐。
但尊中有酒,心头无事,葫芦提过。
八声甘州·半仙亭篮舆雪中回
半仙亭篮舆雪中回,黄绸日高眠。
儿婚女嫁,奴耕婢织,共有住山缘。
梦里松腴酿熟,竹港咽冰泉。
万古霜空月,此夜清妍。
不爱朝台暮省,爱*陂鱼艇,杜曲山田。
更昭阳遗稿,有意续伶玄。
定谁共、旧家研削,要徘徊、观顾影烛花前。
西归好、春风未老,留待明年。